•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評論:“外祖父母”不見“外” 民進黨當局“去中”之心路人皆知

2022-02-21 13: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外祖父母”不見“外” 民進黨當局“去中”之心路人皆知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民進黨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日前以所謂“避免性別歧視”為由,重新修訂“國語辭典簡編本”,將其中“外祖父母”等詞語加注“今亦稱‘祖父母’‘阿公、阿嬤’”。可是,臺灣輿論、民眾清楚看到,不管“包裝”有多冠冕堂皇,無非還是“去中國化”的小動作。

  臺灣門戶網站“雅虎奇摩”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18日,有93.4%參與投票的民眾反對修改稱謂。有民眾質疑,按照當局説辭,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否也要改?荒腔走板的施政決定,已引發島內不少人強烈反對。

  觀察連日來臺灣報章、社交媒體相關討論,可以看到,多數意見領袖不認同“外祖父母”稱謂是“性別歧視”的表現,給它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有小題大做之嫌。有島內學者投書媒體表示,從文化角度上講,對親屬間的稱謂較為清晰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另有島內輿論表示,“硬要將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一視同仁,統稱閩南語的阿公阿嬤,不知是否也附帶著‘去中國化’的目的?”

  民進黨兩次上臺當政,各領域“去中仇中”動作從不間斷。從“去中國史”“去文言文”,到蓄意把語言劃分“本土”“外來”,再到如今“外祖父母”不見“外”,民進黨當局搜索枯腸,意圖清除島內社會文化中每一處紐帶。

  只是,不管民進黨政客如何跳梁,文化同源的現實難以改變。今年春節期間,兩岸各界人士通過視頻向對岸親朋好友拜年,不斷在網路上“刷屏”;島內元宵節燈會大陸多個城市參與;大陸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今年春節期間在島內電視臺網站上重播,仍掀起收視狂潮……種種事實表明,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並不是政治操弄可“稀釋”的。民進黨當局無事生非的舉動越多,只會進一步加劇臺灣社會的撕裂和對立。

  當前島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蛋荒”等民生問題難解,民進黨當局與其在辭典上“咬文嚼字”,不如把精力放在關注民生、解決島內民眾真正關心的事上。(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