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專家學者“雲”聚焦南島語族文化遺産保護

2021-12-15 08:4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福州12月14日電(記者鄧倩倩)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于14日在福建龍岩漳平市舉辦,通過視頻連線北京、平潭、臺北分會場,匯聚兩岸9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研討。

  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始於2008年,曾以紅磚建築的保護與傳承、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等為主題,引起兩岸共同關注。本屆論壇聚焦“南島語族文化遺産”,展開主旨演講和討論。

  國際學術界所説的“南島語族”,是指所有説南島語的民族,其分佈西起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到智利西海岸的復活節島,北到中國的臺灣島和美國夏威夷群島,南抵紐西蘭群島。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胡冰指出,圍繞南島語族開展以海洋考古為核心的陸上及水下考古研究,有利於明確中國華南沿海地區的文化源流、全面認識海峽兩岸的文化淵源,推進“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演進”的研究。

  近年來,南島語族考古在兩岸受到持續關注。

  臺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認為,根據臺灣和其週遭地區新出現的考古資料解讀,南島語族的家鄉應該是在中國大陸珠江三角洲及廣西南部到越南海岸一帶,並且可能有多元的路徑向海外擴散。

  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研究員范雪春説,近年福建及臺灣地區史前遺址出土的人骨遺骸基因組測序獲得重大成果。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的建立,為兩岸及國際學術界搭建起一個南島語族起源研究和交流的學術平臺。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教授鄧曉華認為,南島語族研究需要在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及分子生物學、考古學、民族志類比與民族考古學等多學科的合作下,重建南島語族從華南大陸到東南亞、太平洋群島間的陸、島起源與傳播史。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與會專家學者們呼籲,以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的研究為基礎,加強兩岸學術界及多學科多領域的合作互鑒,為當今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歷史啟迪與借鑒,為提升兩岸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注入新的活力。

  本屆論壇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