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歷史研究》創刊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2021-12-14 20: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歷史研究》創刊發佈會14日在北京舉行。(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2月14日北京訊(記者 李傑)今天上午,《臺灣歷史研究》創刊發佈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臺灣歷史研究》編輯部等單位的5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發佈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金民卿致歡迎詞。他表示,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臺灣歷史研究》正式創刊,是一件很有意義和值得慶祝的事情。《臺灣歷史研究》是中國社科院第108個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刊號報刊,以及第92個學術期刊,也是近代史研究所又一個重量級學術期刊,相信將對臺灣歷史的研究産生深遠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介紹了創刊情況。他表示,《臺灣歷史研究》是由2013年創刊的《臺灣歷史研究》集刊演變而來,是中國大陸學界專門發表臺灣史研究成果的首創學術刊物,是一個公開的學術園地,不僅面對中國學者,也面對世界各國對臺灣史研究有興趣的學者。刊物將發表臺灣歷史研究領域原創性學術成果,內容涵蓋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軍事史、法律史、民族史、兩岸關係史、涉外關係史及歷史人物研究等各個方面,體裁包括專題研究論文、讀史札記、史實考訂、史料評介、書評及文評、學術綜述、學術討論、學術動態等,並適當刊載有關臺灣歷史研究的珍稀資料與口述史料。目的是為臺灣史研究構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努力推動臺灣史學科建設、期望得到學界朋友們的熱心關切與支援。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編審楊群發言指出,從歷史研究中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智慧,是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也是學術理論服務現實的需要。他提出,《臺灣歷史研究》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傳播意識。我們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傳遞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要堅持品質為本,打造精品,充分運用當前新媒體傳播的優勢,讓優秀的學術成果發揮更大的價值,在推動臺灣歷史學科建設、促進兩岸交流、推動祖國統一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發言指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事實是我們對臺大政方針和基本原則的基石。臺灣歷史研究對於這個事實的證明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上,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臺灣的發展從來都與祖國大陸的命運相關。臺灣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臺灣史研究是中國歷史學研究一門新興學科,大陸開展臺灣問題研究的幾十年時間裏,學界取得很大進步、積累了寶貴成果,但需要開拓更廣領域、解決更多問題。他指出,正是有了對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歷史的研究,才支撐起更多研究領域工作的開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臺灣史研究中心顧問朱佳木在賀信中指出,臺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臺灣史研究是關乎祖國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史學重要分支。古人説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近些年來,“臺獨”勢力為了分裂中國,把臺灣史與中國史相分割,並把沒有臺灣的中國史放入世界史課本,以達到他們淡化臺灣民眾中華民族的意識、最終實現“臺獨”的罪惡目的。因此,創辦《臺灣歷史研究》期刊,無論對於加強臺灣史研究、掌握臺灣史研究的學術話語權,還是反擊“臺獨”勢力分裂圖謀、促進祖國統一大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和政治意義。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代為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高翔的講話。在講話中,高翔指出:《臺灣歷史研究》的正式創刊,是臺灣歷史研究領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歷史學學科建設與史學期刊發展史上的一件喜事。高翔對《臺灣歷史研究》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堅守政治站位,積極服務黨和國家對臺大政方針。二是要堅持唯物史觀,牢固掌握臺灣歷史解釋話語權,堅決反對“臺獨”史觀。三是要立足臺灣史學科前沿,引領臺灣史研究新潮流,努力為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與創新做貢獻。高翔最後強調,《臺灣歷史研究》期刊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為推動臺灣史學科建設,繁榮新時代中國史學,創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作出積極的貢獻。

  本次發佈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臺灣歷史研究》編輯部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金以林主持了發佈會。(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左)、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右)為《臺灣歷史研究》創刊揭幕。(台灣網 李傑 攝)

  《臺灣歷史研究》創刊發佈會14日在北京舉行。(台灣網 李傑 攝)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