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雲端熱議疫情下兩岸民間互信 第二屆海峽兩岸民間論壇舉行

2021-11-22 13:34: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上海11月20日電 (記者 繆璐)“兩岸民間交流是培養和增進兩岸社會互信、文化認同的積極能量。”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文輝在“第二屆海峽兩岸民間論壇”上表示。

  “第二屆海峽兩岸民間論壇”19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上海與臺北同步舉行。此次論壇以“疫情下的兩岸民間互信”為主題,由上海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與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海民會”)主辦。

  李文輝指出,大陸同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取得了抗疫鬥爭的階段性勝利。民進黨當局卻企圖“以疫謀獨”,嚴重損害兩岸互信的基礎。

  李文輝説,大陸方面同臺胞分享發展機遇,為臺胞謀福祉的決心始終如一。兩岸建立互信非一日之功,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願望壓制不住,兩岸同胞交流走深走實的勢頭無法阻擋。期待兩岸可以共同破冰、融冰,深化互信合作,共同迎接兩岸春天的到來。

  上海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與發展研究會會長高美琴來自臺灣臺東,她表示,當前,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民進黨阻撓限制臺灣同胞參與兩岸交往,但是兩岸民間交流的步伐並未因此而停止。近年來,兩岸同胞克服重重困難,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在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學術等領域舉辦了一系列民間交流活動,成果豐碩。

  據統計,2020年,上海口岸出入境臺胞3180353人次。高美琴説,這個數字有力表明,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還是“臺獨”勢力,都不能阻止兩岸民間的交流往來,都不能切斷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陳士良認為,線上的視頻交流已成為新冠疫情期間兩岸民間交流的新常態。疫情的暴發和蔓延確實給兩岸的直接交流帶來了困難,民進黨當局的阻撓導致困難的線下交流雪上加霜。但是,兩岸民眾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陳士良指出,去年以來,兩岸民間規模最大的“海峽論壇”,上海市與臺北市的“雙城論壇”……都如期舉行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圍繞“當前兩岸民意對撞的本質”“民間互信危機對兩岸經貿社會文化交流的影響”“疫情對兩岸民間互信的影響與疫情後的展望”“增進兩岸民間互信的路徑思考”等議題,兩岸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熱烈互動。

  《人民政協報》“兩岸經合”週刊主編、海民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高楊表示,兩岸關係永續發展,關鍵在於能否得到兩岸主流民意和廣大民眾的堅定支援。高楊寄語新時期兩岸媒體人,以積極姿態做兩岸民間互信的促進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者,用新的傳播方式與渠道,講好大陸發展故事,講好新時代兩岸交流成果故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