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廣東臺商踏準産業節奏訂單持續增長 擬加碼投資大陸

2021-05-26 08: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廣州5月25日電 題:廣東臺商踏準産業發展節奏訂單持續增長 擬加碼投資

  中新網記者 郭軍

  “去年疫情開始忙到現在,一直沒停過,很多員工今年過年和‘五一’假期都在加班,大家都很辛苦,我們希望到中秋節時再給大家放個長假。”廣州明毅電子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毅電子”)董事長鄧高榮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明毅電子是廣州市一家專注于半導體及高階線路板電鍍設備開發與製造的臺資企業,産品60%出口。工廠佔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投資額達1000萬美元,現有員工300余人。

  在該企業整潔、寬敞的生産車間看到,工作人員正忙著生産、檢測、調試設備。鄧高榮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汽車産業電子化和5G通訊産業迅猛發展,拉動市場對高端線路板升級換代需求不斷增長,為線路板和半導體提供銅製程設備的明毅電子訂單不斷增長,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也未受到太大影響。

  據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去年暴發後,廣州市相關部門積極提供防疫物資、為企業辦理社保費延期繳納等一系列措施,為企業提供了很大幫助。

  “現在整個行業大環境都在朝高端技術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政策也在往這方面走,我們的市場可以説翻番式增長,恰好我們早有這方面成熟的技術儲備,非常符合當下的發展情勢,因此我們的訂單形勢很樂觀,未來3-5年應該都會持續增長。”鄧高榮説。

  記者了解到,早年在協助臺灣大眾電腦在廣州設立生産基地並擔任公司高管期間,因為看好大陸市場的巨大潛力,鄧高榮與合作夥伴于1995年在廣州成立了這家做線路板設備的工廠,並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但企業最初經營業績不及預期,反陷入虧損八千多萬元人民幣的困境。無奈之下,他于2001年選擇親自接盤重整。

  “當時股東都跑光了,太太也極力反對我接這個廠,但我自己吞不下這口氣,覺得從出社會到當時一直順風順水,沒有輸過,人生一輩子,不想留下遺憾。”鄧高榮説,“當時也認為,自己連4700多人的大廠都能管理得很好,現在帶300人的工廠,應該是小菜一碟。結果後來發現實際情況並非想像的那麼容易。”

  儘管辛苦,但鄧高榮心裏總有個信念,認為隨著大陸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所處行業越來越發達,這次企業危機未嘗不是一個轉機。

  這次危機也使他對企業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了帶領企業重新走上正軌,他先後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念MBA和DBA等課程,研究課題則圍繞自己公司的發展去尋找答案。學化工出身的他,選擇用客戶的心態來帶企業,從應用面需求的角度思考帶動的企業發展。

  “十幾年前,我的博士論文就界定這個産業是存在的,HDI(高密度互連電路板)向半導體靠攏,我們那時候的分析報告就已經分析出來了。所以我們在這裡花了很多心力,也由於我們鍥而不捨的努力,我們走在了業界技術前沿。”鄧高榮説,“我們只做高端市場,目前線路板行業前50大企業中約19家都是我們的客戶。柔性電路板設備最難做,我們做了之後,市場佔有率最高去到48%。”

  鄧高榮認為,創新是維持企業生命的最主要因素。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明毅電子非常注重研發和創新。300多名員工中,研發人員佔了40余名,近年來研發投入不斷增長,企業擁有40余項專利,也正因為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明毅電子很少經歷科技“卡脖子”之痛。

  憑藉鍥而不捨的信念和專注,鄧高榮用10年時間將明毅電子帶出泥淖,並於之後3年後實現盈利,一路走來,到如今企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體現了一個企業家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和精準把握。

  來大陸投資創業超過30載,鄧高榮始終認為自己的舞臺就在大陸。他説:“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對中國製造的要求越來越高,明毅電子緊跟形勢發展步伐,計劃在大陸進一步加碼投資,擴大産能。”(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