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個臺灣團隊的大陸鄉建故事:最重要的是人留下來

2021-02-16 10: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一個臺灣團隊的大陸鄉建故事:最重要的是人留下來

  圖為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人才委員會主委、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在向記者介紹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尾林村美麗鄉村建設前後的變化。永泰縣臺港澳辦供圖

  (新春走基層)一個臺灣團隊的大陸鄉建故事:最重要的是人留下來

  中新網福州2月16日電 (記者 閆旭)尾林村,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最尾端的一個行政村,常住人口不足40人。一年前,村中零星梯田農業産值極低,沒有路燈、自來水、公廁,也沒有活動中心、公園、食雜店。

  如今,破敗的舊村部煥然一新,兩層樓分別設置農特産品産銷中心和村情村史館;樓頂擺上茶桌,成為觀景、茶歇的平臺。村中舊宅老屋的外立面和庭院得到美化,山坡上建起小小的健身休閒公園,污臭的旱廁被拆除,潔凈的公廁拔地而起,還有垃圾分類亭散落村中。

  圖為尾林村原本破敗的舊村部,如今被改造一新,全新的灰瓦屋頂既美觀又解決了漏水問題;二樓的平頂裝上屋頂和欄杆,擺上茶桌,成為觀景、茶歇的平臺。永泰縣臺港澳辦供圖

  這個小山村的舊貌換新顏,緣于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人才委員會主委、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教授率臺灣團隊,與大陸美麗鄉村建設同頻共振。

  “美麗鄉村建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整治基本環境,我們幫村子做好了。”馬彥彬告訴中新網記者,去年村子裏第一次裝上了太陽能路燈。

  圖為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西安村新貌。永泰縣臺港澳辦供圖

  尾林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步入收尾階段,但在馬彥彬看來,這是該村發展特色農業和旅遊業的一個起點。他説,過去,閉塞的交通導致産業發展受到局限;現在,尾林村迎來發展機遇,“最重要的是人留下來,鄉村才有機會發展。”

  尾林村村民林傑17歲時第一次走出同安鎮,到山東濟南、北京從事休閒食品批發。在外漂泊了十餘年後,他看到鄉村振興的機遇,從大城市回村“做一點事情”。

  嵐口村閒置的村合作社,與臺灣團隊合作改造成“嵐口遇見臺灣”,近日民宿對外試營業了。永泰縣臺港澳辦供圖

  在獼猴桃試驗種植區,林傑種下30多個品種的獼猴桃,從中選出最適宜在當地推廣的“黃金海岸”“伊美”。他也成立曉時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將種植基地推廣到永泰縣六個鄉鎮,既盤活了幾近拋荒的土地,也帶動許多當地村民種植獼猴桃,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馬彥彬透露,計劃幫林傑在村子裏開發採摘觀光果園,吸引城市裏的遊客。而尾林村將改造為“慢活青創村”,以返鄉或入駐青年創新創業為動力,以“小眾”“慢活”“低耗”為訴求,逐步發展區隔化、特色化的深度生態旅遊産業。

  對於同安鎮的西安村,馬彥彬團隊的目標是打造“百草青創村”,發展以油茶、中草藥為核心的産業,結合體驗、研學與觀光,拉長産業鏈,增加村民收益。

  村口新設置不久的石頭村標,讓村民們有了歸屬感。村中,臺灣團隊整治污水,拓寬道路,修繕水溝;活化閒置空間,探索建立“星創基地”,引進陽光學院師生實習實訓;一個“百草園”中草藥試驗基地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永泰縣臺港澳辦主任謝平海在臺灣人才助力鄉村建設經驗交流會上表示,將圍繞永泰的獨特特色“做臺灣青年參與鄉建鄉創的文章”,依託省級閩臺農業融合産業園,希望吸引更多有實力、有能力、有技術的臺灣人才參與産業振興。永泰縣臺港澳辦供圖

  西安村村委會主任盧伯欽告訴記者,過去西安村家家戶戶種植茶油、山倉子,但産值不高;如今很多年輕人回鄉發展,成立科技公司研發、生産更高附加值的産品。

  “新農民”盧紹華辭去了大城市醫院高管的高薪工作,回村流轉幾百畝荒山荒地,成立專業合作社,養殖七彩山雞、珍珠雞、土雞和黑色藏香豬等,和村民們一起發展特色生態養殖業。

  永泰縣是福州市最大的山區農業縣,自2014年引入臺灣打開聯合團隊參與嵩口古鎮建設開始,兩岸鄉建鄉創合作不斷“開花結果”。馬彥彬就是在永泰縣臺港澳辦牽線下,邀請大陸高校的臺籍教師和臺灣青年設計師組成臺灣設計團隊,深入參與當地的美麗鄉村建設。

  在嵐口村,這個臺灣團隊將閒置的村合作社改造成民宿。這棟二層樓的建築是很多村民的記憶,因此,該團隊保留了建築的木結構和厚土墻,請當地資深師傅用傳統工藝進行修繕翻新。

  “嵐口遇見臺灣”民宿近日對外試營業,由馬彥彬的妻子林佳垔及其臺灣閨蜜宋慧珍合作運營。她們引入很多臺灣元素打造民宿,比如在門口的草坪上用矮籬笆圍出寶島的形狀種上薰衣草,設置“奉茶”桌;在公共區域的電視裏迴圈播放臺灣歌曲MV;以日月潭、阿里山、澎湖灣等臺灣知名景點給12間房間命名,房內提供這些景點的介紹海報與書籍、臺灣茶包與風味小點心。

  因熱愛烹飪考取了臺灣中餐烹調丙級證照的宋慧珍,經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直接採認,在福州拿到了中式烹調師三級證書。“我們會給住客提供滷肉飯、肉燥飯、大腸包小腸等臺式特色餐飲,讓他們體驗地道的臺灣味。”

  閨蜜倆希望通過民宿帶動周邊産業發展。她們已經和民宿附近的農戶洽商,可以帶客人去養蜂場手作蜂蜜蛋糕,或去竹林裏挖竹筍,共同把當地的生態旅遊做起來。

  “我們也會幫客人規劃旅遊線路,推薦大家看附近有名的莊寨,體驗鳥叫蟲鳴的生活。”林佳垔説。

  這個春節,馬彥彬夫婦第一次留在福建鄉村過年,“有10多戶村民邀請我們到他們家裏一起吃飯,我們真的覺得很感動。”

  對此,馬彥彬笑著説道,他和臺灣團隊剛來到永泰鄉村時,“很多村民從前幾乎沒見過臺灣人”;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他們與村民慢慢結下深厚的感情。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兩岸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馬彥彬説,“大陸鄉村建設需要方方面面人才,希望更多臺灣年輕人加入我們的行列。”(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