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日月潭原生魚,危矣!

2021-02-01 09: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説起寶島臺灣的日月潭風景區,很多大陸游客耳熟能詳。不過,在清澈的潭水下,卻暗藏隱憂。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來,漁民經常在日月潭捕到體型碩大的肥魚,其中母魚還是魚卵滿滿,但漁民卻沒有滿載而歸的喜悅。因為這些大魚並非原生魚種,而是外來的泰國魚種,也叫“魚虎”,原生魚種則幾乎難逃這些魚虎的“虎口”,快被吃光,對日月潭生態鏈構成威脅。

  島內調查顯示,日月潭目前有33種魚類,除翹嘴鲌之類,還有草魚、白鰱、鯽魚、臺灣馬口魚、羅漢魚等。但由於有人違規放生,造成外來魚種入侵。“每抓到三條魚,就有兩條是外來種。”漁民説,外來魚種比例高達約70%,玻璃魚、紅魔鬼相當常見,魚虎更是強勢。

  實際數據,比漁民的粗略觀察更觸目驚心。根據《日月潭風景區自然生態資源監測》調查結果,自2006年起,日月潭水域就飽受外來魚種入侵困擾,十幾年下來,外來魚種比例已高達96%,其中又以觀賞魚最多,如九間始麗魚、唇形冠麗鯛,這些外來魚種攻擊性強,嚴重威脅原生魚種生存。

  以魚虎為例,其體形碩大,成年魚身長超過1米,重達十幾斤,性情強勢。同時它具有肉食性,對原生魚種造成威脅。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表示,魚虎愛吃原生種魚蝦,包括奇力魚、馬口魚、日本沼蝦等。如果不對原生魚種加以保護,長此以往將衝擊日月潭漁業及觀光産業發展。

  “魚虎只要看到其他的魚就狠咬一口,只要看到水中有剩一半的魚屍,就知道魚虎出沒。”日月潭漁民鄭智民在接受臺媒訪問時説,往年魚虎並未大量繁殖,從2020年起卻發現許多母魚虎有魚卵。他擔心魚虎數量會爆髮式增長,於是拍照傳給南投縣政府,希望他們能提出對策,保護日月潭生態結構。

  位於南投縣的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表示,現階段的保護措施主要以人為撈捕為主。研究員葉明峰説,通過捕撈降低外來種數量,並加強原生魚種復育,飼養能凈化水質的白鰱、黑鰱、烏鰡、鯉魚、鯽魚,以生物防治改善來改善潭區生態。

  同時,日月潭漁會在湖邊設置有原生魚類生態復育場,為魚苗模擬原始生態環境,並提供更具隱蔽性的産卵與躲藏空間,以增加原生種的數量及存活度,平衡生態結構。曾晴賢發現,原生種鱸鰻是魚虎在臺灣的天敵之一,他希望透過飼養魚苗的復育計劃,同步將鱸鰻養到足夠的大小,再放流到日月潭內,達到抑制外來種的目的。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科長張景富表示,除加強清除外來魚種外,他們也會對遊客和島內民眾加強環境教育,向民眾倡導不要隨意放生魚類。同時,也鼓勵餐廳業者開發這些外來魚種的菜肴,靠“吃”讓水域生態重新獲得平衡,還能産生經濟價值。他舉例説,紅魔鬼和珍珠石斑魚肉質不錯,數量目前因此受到控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