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胞巫春燁的“文創”經:“老陜”味道裏的臺灣“新意”

2021-01-19 08: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西安1月16日電 題:臺胞巫春燁的“文創”經:“老陜”味道裏的臺灣“新意”

  青龍瓦片薄脆、虎符餅乾、油潑辣子冰酪……在臺胞巫春燁心中,他希望這些融合陜西歷史文化與臺灣文創設計的食品,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味蕾的享受。

  “陜拾參”在西安年輕人中知名度頗高,其主營的冰酪和糕點等用臺灣創意“混搭”陜西特色文化,經網路傳播而人氣“爆棚”,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打卡”。作為該品牌創始人之一的巫春燁,不斷將自己對於中華文化的感悟用於實踐之中。

  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較早,涵蓋了跨界美食、藝術表演、動漫創意、文化休閒旅遊等多種品類,從“琉璃工房”到“誠品書店”,從“日星鑄字行”到“雲門舞集”,臺灣文創品牌與項目的影響力持續提升。

  “以前,我的臺灣朋友來西安旅遊,我很糾結該送他們什麼禮物。傳統手工藝品不便於旅途攜帶,而核桃、紅棗和柿餅等陜西特色農産品在包裝上又顯得過於簡單。”巫春燁坦言,從那時起,如何將陜西悠久歷史文化與臺灣文創相融合的思考已經開始。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無論是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還是壺口瀑布、“西嶽”華山,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既是陜西旅遊的“名片”,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見證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之所以一開始選擇做糕點,是因為能夠將陜西特色農産品的優勢發揮出來。”對於食材的選擇,巫春燁和朋友花費一年多時間數次前往農産品種植區進行調研考察。“陜南的核桃、陜北的大棗就是製作秦酥餡料主要原料。希望秦酥能夠像臺灣鳳梨酥一樣成為當地的一個標簽。”

  位於西安鐘鼓樓旁的北院門歷史文化街,除了羊肉泡饃、灌湯蒸餃、涼皮等小吃之外,“陜拾參”亦成為眾多年輕人旅遊攻略中的常備選項。“食品只是載體,我更希望讓年輕人通過我們的産品對中華文化、陜西文化有更多了解。”巫春燁向中新社記者表示。

  “當地人常吃,外地人必買,是我對産品未來發展的期許,融通古今的設計理念也讓我們的糕點越來越好玩。”巫春燁笑言。(記者 張一辰)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