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媒體人聚焦大灣區共謀大發展

2020-12-14 09:20:00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字號

 

  人民網珠海12月11日電(魯揚)以“兩岸同心圓,築夢大灣區”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圓滿結束。本次活動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台灣網和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共同主辦。

  活動12月4日在廣州啟動,為期8天的採訪中,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位網路大V和新媒體記者前往廣州、深圳和珠海實地採訪,走訪企業、社區、青創基地等,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及廣東省改革開放的創新發展成就,共謀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機遇與前景。

  在廣州,兩岸媒體人參觀了黃埔軍校舊址、永慶坊,瞻仰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見證了廣州首家省一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並與當地臺商進行交流。作為大陸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州吸引著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前來學習、就業、創業。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廣州新增臺灣青年創業項目120多個,新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實習人員近2600人,71位臺灣專業人士獲得廣州市“人才綠卡”。

  正如廣州市長溫國輝所言,廣州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為臺灣青年在穗追夢、築夢、圓夢提供服務、提供便利,創設更大創業平臺。

  在深圳,“科技”與“融合”成為了兩岸媒體人口中的關鍵詞。兩岸媒體人前往了南頭古城、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福田區僑鄉社區以及騰訊、邁瑞等深圳企業參觀採訪,全面了解深圳市特區40年來的發展成就。

  在騰訊公司,採訪團了解了騰訊在政務、文旅、出行等方面的應用與創新,體驗AR換裝、變臉,和AI機器人進行遊戲互動;在福田區僑鄉社區,兩岸媒體人深入了解該社區特有的ACT抗疫模式,此前,該社區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臺灣《真晨報》廣東記者站主任劉永慶不由地發出感慨,他第一次來深圳是1988年,此次參訪與當時相比,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的深圳,創新、科技、多元。

  深圳是大陸臺商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深圳市臺辦副主任楊莉向兩岸媒體人介紹了不久前剛出臺的《深圳惠臺政策彙編》3.0版,該彙編涵蓋臺企、臺胞在深圳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措施,採用政策分類+政策標簽+關鍵詞索引的方式來做政策目錄。“雖然將近200項政策,但是閱讀起來並不會覺得吃力,”楊莉表示。

  珠海是此次大陸行的最後一站。兩岸媒體人參觀了服務台灣青年赴大陸發展的華燦工場珠海空間。華燦工場是依託民革中央主辦的設計類知名賽事“華燦獎”創建的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和專業孵化器。

  華燦工場總經理、臺灣青年李偉國表示,珠海毗鄰澳門,經港珠澳大橋可直達香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此外,珠海還是一個宜居城市,很有發展潛力。“華燦工場(珠海)項目將利用珠海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為兩岸團隊提供從政策解讀、創業扶持到生活指南的一站式服務,加速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孵化落地”,李偉國介紹説。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道活動在首屆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新媒體傳播離力度。兩岸媒體人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實地採訪,加深了兩岸的交流,促進了兩岸的民心相通,特別是臺灣年輕人對大陸的了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