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國民黨不要“自廢武功”

2020-10-13 08:5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國民黨不要“自廢武功”(日月談)

  近日,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臺“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提議去掉黨名中的“中國”二字,遭到許多支援者口誅筆伐。身居要職者拋出動搖國民黨根本的震撼話題,再次顯示在選票面前國民黨內一些人真的亂了方寸。如此改名絕對不是小事,背後是危險的“去中國”思維,意味著國民黨要背棄核心價值,跟民進黨同流合污。真如此,則國民黨不但是“自廢武功”,誠如支援者所説,連存在的意義都成了問題。

  改名動議生動詮釋了什麼叫“親者痛仇者快”。

  國民黨內反彈之聲大作,有國民黨籍“立委”直言,“改名不能改運”,當務之急是改革內在,關注民生。有國民黨“立委”質問,當前國民黨正用美豬議題打民進黨,黨內高層卻急匆匆拋出這一爭議性話題,是要幫民進黨轉移焦點?若去掉“中國”二字,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改課綱、搞“臺獨”,國民黨還有什麼立場反對?

  民進黨籍“立委”則難掩竊喜,稱這是國民黨的“明智之舉”“‘中國’兩個字早就應該去掉”“如果要一直被中國牽制,未來國民黨要付出更多代價”,云云。不久前,國民黨提出所謂“臺美復交”等議案時,民進黨曾評以“良心發現,好事一樁”,一樣是嘴上誇讚而內心鄙夷,看似表揚實則嘲諷,不知國民黨人士聽了作何感想?

  從藍綠迥異的反應,足以看出這一改名提議的荒謬無稽。國民黨每逢選舉失利,黨內總有人認為是輸在“不夠綠”,應向民進黨靠攏,最好改“中國國民黨”為“臺灣國民黨”。但這思路不但是開錯藥方抓錯藥,而且是如假包換的毒藥,救不了命不説,還會讓國民黨自毀基業,喪失根本,徹底失去跟民進黨爭長短的資格。

  事實擺在眼前:馬英九以“九二共識”和支援兩岸和平發展路線任職8年,韓國瑜高喊“‘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臺獨’比梅毒還可怕”高票當選高雄市長,請問“去中國”與勝選有正向關聯嗎?事實上,能夠處理兩岸關係正是國民黨曾經的最大優勢所在,為臺海和平和兩岸交流提供助力也是國民黨最大的價值所在,堅持“一個中國”和兩岸統一是國民黨的傳承根基和黨魂黨魄所在。割裂了這些,中國國民黨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成了無根浮萍和行屍走肉。

  國民黨選舉失利的原因,不是守著“中國”,恰恰是因為憂讒畏譏、意志消沉,不能堅持該堅持的正確理念,無法在核心論述上跟民進黨抗衡。這些年來,人們每見民進黨不斷硬拗其“臺獨”謬論、“臺灣價值”,何曾見到國民黨論述“一個中國”不容篡改、兩岸和平發展事關同胞福祉、臺灣與大陸命運相連?難怪有人説,國民黨內鬥內行、外戰外行,在長期規劃、設置議題、輿論把控、政策交鋒等層面處處被動挨打,一再棄城失地。人們看到的是:民進黨攻擊“九二共識”,國民黨消極避戰;民進黨污衊“一國兩制”,國民黨隨聲附和;民進黨扣來“紅帽子”,國民黨慌不迭地表示自己“不親中”,等同默認“親中”是罪過,“抗中”才是“愛臺”。

  國民黨應該反思,當民進黨修改課綱、滲透高校、限制兩岸交流、修改島內相關法規時,在民進黨煽動兩岸仇恨、挑起兩岸對立、污名化大陸惠臺政策時,自己是否起到了應有的制衡作用?島內政治版圖本來藍大於綠,國民黨原本形勢大好,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是因為初始陣地不對,方向錯了?還是因為缺乏意志品質、鬥爭技巧和引領民意的能力?

  無力捍衛正確的理念,只會拿香跟拜民進黨,才是國民黨真正的敗因。説到底,兩岸和平、兩岸一家的理念,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民黨無論何時都不能為了選票而妥協變節。

  據臺灣媒體報道,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已經表態,不會把改名列入改革議程。但島內有識之士指出,如果國民黨對於這種陰魂不散的自毀傾向不能保持足夠警惕,缺乏清醒認識,所謂的改革恐怕也難有去除沉疴之效。

  王平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