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代臺青的中秋之味

2020-10-08 09:4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寧波10月1日電(記者 李典)中秋是什麼味道?香甜可口的臺灣文旦、刷著濃郁醬汁的家庭烤肉……對身在浙江寧波工作的“70後”臺青張凱安來説,那是藏著回憶的團圓之味。而在他18歲的女兒張語芳眼中,今年的中秋節則註定充滿新奇與溫暖。

  跨越淺淺的海峽,一代代臺青來到大陸就業、定居。每逢傳統節日,他們體驗著海峽兩岸“和而不同”的風俗人情之時,亦在經歷因時代變遷塑造的迥異心態。

  張凱安已在寧波工作6年時間,他説,中秋一至,自己便會想起那些臺灣的中秋記憶。“那時我們不僅吃月餅,餐桌上還會多一種節慶水果——文旦。文旦個頭不大,汁水飽滿,口感香甜。它的果皮常常被大人們剝下來,做成帽子,給小朋友戴在頭上。”

  在張凱安的記憶裏,到了中秋節,臺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烤肉。選好鍾愛的食材,再刷上一層厚厚的烤肉醬,他回味道“那叫一個美!”張凱安笑言自己在大陸吃了6年的孜然烤肉,“也許再吃到臺灣的烤肉醬,會不由自主想起孜然,分不清哪才是鄉愁。”

  如今,像張凱安這樣選擇在大陸工作的臺青已是數目可觀的群體。他們將自己融入城市發展之中,無疑成為兩岸民間經濟、文化交流最活躍的群體之一。

  時代的步履不停,對新一代臺青們而言,中秋之味或許少了父輩們的留戀和感懷,多了幾分初嘗大陸的果敢。

  作為山東大學2020級的一名法律系新生,張凱安的女兒張語芳收到學校發放的中秋月餅後,第一時間拍了照片,分享給父親和在臺灣的家人。

  來到大陸學習不足一月,這名不折不扣的“00後”言語間充滿了對大陸的好奇與嚮往。她告訴記者,這份初體驗的最大感受是“大陸真大”,自己已經和同學計劃好去看看青島的大海、濟南古樸的建築,還想去杭州遊一遊西子湖畔。

  新奇之餘,張語芳感受到的中秋節還充滿著溫情,“我去食堂裏打飯,食堂叔叔聽到我想喝羊湯,免費為我盛了一份,喝下去的那一刻,心裏覺得暖洋洋的。”

  與父親相比,張語芳直言自己擁有更多機會來融入大陸,“大陸有著年輕人發展的廣闊天地。大學四年時間裏,我可以和來自不同省份的同學結下深刻的友誼,體會廣袤疆域帶來的地域差異,真切感受到這裡開放包容的生活。”

  中秋佳節,雖不能與家人共度團圓時刻,但張凱安和張語芳父女倆並未覺得遺憾。“作為臺青,我們在大陸的生活已經非常便捷,工作起來也越來越暢通無阻。”張凱安説,未來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把臺灣其他的家人一起接到這裡,共同在腳下這片土地上生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