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廈門勇探新路 為兩岸融合作示範

2020-09-06 11: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特區40年)廈門勇探新路 為兩岸融合作示範

  “40年來,廈門特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了‘窗口’‘試驗田’作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永紅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在他看來,廈門發揮對臺獨特優勢,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動祖國統一大業進程,是中央賦予廈門經濟特區的特殊歷史使命。

  1997年,廈門與高雄“試點直航”實現了兩岸船隻直接往來的新突破;而後,廈金“小三通”開闢了兩岸人員、貨物往來新通道。唐永紅認為,這為兩岸全面直接“三通”的開展累積了經驗和互信。

  如今,廈門特區在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中,成為了大陸最重要的國際招商口岸和對台貿易口岸,成為了國際資本和臺商投資的一個重要聚集地,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拓展提供了橋梁和平臺。

  在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廈門勇探新路,貢獻“廈門經驗”。

  兩岸首家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兩岸首家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金美信金融”、海西首家兩岸合資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圓信永豐基金”、首家臺資保險機構“富邦財險”均落戶廈門。廈門率先開展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佔大陸業務總量85%;率先啟動兩岸海運快件業務和跨境電商“監管互認”試點,169種臺灣商品採用“源頭管理、口岸驗放”快速通關模式,推動臺灣商品經中歐(廈門)班列出口。

  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3月,廈門累計引進合同臺資179.6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112.8億美元;批准赴臺投資項目60個,投資總額3.1億美元。廈門是臺商投資大陸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在廈臺資企業超過5000家,貢獻全市四成以上工業産值。臺灣是廈門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廈門口岸的臺灣水果、休閒食品、酒類、圖書、大米等進口量穩居大陸第一。

  “臺商臺胞眼中的廈門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樣。”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告訴中新社記者,在不到五百萬人口的廈門,生活著超過十二萬的臺商臺胞,可見臺商臺胞對廈門這座城市的高度認同感。

  吳家瑩説,一方面,由於廈門與臺灣的特殊五緣關係,臺商臺胞在廈門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障礙,走在廈門的大街小巷儼然與在臺灣各個城市無異,在廈門仿佛就是在臺灣的家裏。另一方面,在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方面,廈門也帶給在廈臺商臺胞前所未有的獲得感。

  廈門已率先出臺大陸首個地方版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廈門“惠臺60條”及實施細則,率先出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45條措施,進一步推動廈臺融合發展。

  “廈門特區成立40年來,臺商在廈門這片熱土從無到有,並紮根發展,可見廈門吸引臺資的力度是多麼的強大。”吳家瑩認為,從特區成立初期的臺企個位數,到各類臺企源源不斷落戶廈門,這一切得益於廈門創造出優良的投資環境,也得益於政府對臺商的重視。

  唐永紅表示,廈門特區處於對臺交流前沿,有效配合了兩岸重大事務商談,妥善解決了大量敏感的涉臺問題,對促進兩岸關係穩健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兩岸交流合作試驗區、處理涉臺事務前沿基地的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廈門特區在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基礎上,正在努力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在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同時,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發揮試驗示範與戰略支點作用。(完)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