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媒:臺灣企業沒有“選邊站”的空間 臺商自求多福

2020-05-22 08:50:00
來源:海峽新幹線
字號

  對於蔡英文20日就職講話中的兩岸論述,臺灣工商團體普遍表示悲觀和擔憂。

  過去4年,兩岸經貿關係因政治問題而停滯,而此次蔡英文仍沒有提出真正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論述未見新意,對於未來4年兩岸關係好轉的可能性期待不大。

  更有臺商表示,多數臺商對兩岸關係發展態度悲觀,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只能“自求多福”。

  全臺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兩岸經貿問題源自於政治歧見,政治問題若不能妥善處理,兩岸可能會如同過去4年一樣處於停滯狀態;尤其兩岸關係表面上沒什麼進展,但事實上,私底下互動越來越冷,若民進黨仍堅持過去一貫的政策方針,兩岸關係要好轉不太可能。

  臺商普遍態度悲觀也相當擔憂。

  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臺灣政策明顯“親美”,但臺灣被美國當成棋子也很明顯,民進黨當局“選邊站”,但臺灣企業沒有“選邊站”的空間。

  大陸仍是世界第二大市場,沒理由輕易放棄,而且臺灣要參加區域組織,大陸態度仍是關鍵。美國科技進步,大陸市場大,臺灣外銷有39%在大陸,16%在美國,從大陸進口有三成,從美國進口有12%。

  臺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表示,就經貿關係而言,臺灣離不開大陸。民進黨當局應該適度釋放善意,並建立新的接觸管道,畢竟兩岸這麼近,不可能永不往來。

  蔡練生還強調,包括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服貿與貨貿的存廢,民進黨當局都需要明確的面對,尤其兩岸關係若不穩,就不可能加入區域經濟體、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等,也會影響投資者到臺灣投資的意願。

  臺灣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則説,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如同預期,因為這是她“長期的理念”,但兩岸間仍需對話,如何找到緩衝的方式恢復對話,民黨當局要想辦法促成。

  展望兩岸未來,受訪台灣工商團體都認為,中美對抗升溫,兩岸關係勢必受到更嚴峻的挑戰,加上大陸投資環境也在變化,臺商要面對的處境也越來越複雜,民進黨當局要做的就是提升臺灣的投資環境。

  此外,臺灣工商團體普遍認為,民進黨當局在改善兩岸關係的同時,應儘快鬆綁防疫管制措施,促進交流,才能帶動經濟活絡;而“不合時宜”的法規更需做調整,才能促進産業經貿發展。

  針對“稅制”、“勞基條例”、“一例一休”等問題,民進黨當局都應循合時宜的法規制度作出改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