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鼓噪臺灣加入世衛,不過是一堆泡沫

2020-05-09 14:37:00
來源:海峽之聲
字號

  近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如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荷蘭、瑞典等,相繼發聲支援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美國甚至加碼聲稱,支援臺灣加入聯合國。

  西方世界的“關愛眼神”,一時間讓民進黨當局欣喜異常,認為“挺臺國際聲量高於往年”“臺灣面臨難得的機會之窗”,歡呼雀躍“國際突破就在眼前”,更加賣力為躋身世衛組織造勢。

  民進黨當局顯然過於放大了所謂的“國際支援”,有些自嗨過頭了。

  其實,只要仔細地分析分析,就不難看出,這波鼓噪臺灣參加WHA的國際鬧劇,不過是各懷鬼胎的假戲真做。

  先説美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發後,美國成了世界的疫情中心,無論是本土的確診病例數還是死亡人數,在全球可謂“一騎絕塵”。

  在疫情防控上的糟糕表現,讓特朗普政府四處尋找“替罪羊”,甩鍋中國,甩鍋世衛組織,斷供世衛組織,所為的一是競選連任,二是避免追責。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當局在國際場合和網路空間大動作“力挺臺灣”“肯定臺灣”,表態支援臺灣參加WHA,不過就是這波甩鍋避責戲碼中的一幕,為的是找中國的麻煩。

  美國福克斯新聞5月4日報道道出其中緣由,特朗普政府此舉乃是“抗衡中國的影響力,並懲罰世衛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過分以中國為中心”。

  華府智庫全球臺灣研究中心副董事長葉介庭也指出,這不過是魯莽的特朗普政治操作的手段而已。

  再看看其他國家。

  目前表態支援臺灣參加WHA或加入WHO的國家,多數是美國的鐵桿盟友。

  它們的態度因何而來?

  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指出,美國已經取得澳大利亞的支援,讓臺灣以“觀察員”的身份加入世衛,並正在爭取德國、法國和英國的支援。

  而“美國在臺協會”5日發佈兩篇文章,用意都是要求日本支援。

  可見,這些國家的態度大多是美國施壓的結果,説到底是為了應付美國的要求,畢竟美國是盟主、是老大,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

  然而,即使是美國的盟國,也未必全都跟著美國走。

  4月22日,德國外交部主管歐洲事務的國務部長羅斯表示,德國的一中政策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中國唯一的主權國家,歐盟和國際社會多數國家也支援這樣的一中政策,只有主權國家才能成為世衛的會員。

  所以,民進黨當局應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謂的國際“關愛”,不過是美國鼓噪的結果。

  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未必真心實意,説是要支援臺灣,實際是利用臺灣,謀求西方政客的政治利益,戲份要做足,但臺灣最終能不能參加,卻未必是它們真正在意的結果。

  即便是美國,也未必到了即使跟中國徹底撕破臉也要保臺灣加入的地步。

  就像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所言,從1980年到現在,美國做任何事情從來沒給臺灣有過一個很好的結果,過去美國一直髮言支援臺灣參與WHA,可是臺灣就是進不去。

  一般而言,美國當局即使再糊塗,它也明白大陸與臺灣兩頭孰輕孰重。

  支援臺灣加入WHO也好,加入聯合國也罷,做做樣子演演戲可以,真的要硬幹,那就是撼動國際社會“一中”框架,就是讓中美關係走上不歸路。

  而這是美國也是世界不可承受之重,即使是美國的盟友也未必同意。

  因此,幾乎可以肯定,這場由民進黨當局要求,由美國牽頭鼓噪的臺灣參加WHA的國際鬧劇,最終不過就是一堆泡沫,喧囂過後,終將消散!

  在臺灣地區參加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上,大陸方面明確指出,必須符合一個中國原則。

  2009年至2016年,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通過協商,安排臺灣方面以“中華臺北”觀察員身份連續7年參加WHA。

  這説明,在符合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兩岸通過協商是可以找到臺灣地區參加國際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的。

  所以,臺灣地區國際組織活動的門和路在兩岸。

  民進黨當局不要這道門、這條路,結果只能到處吃“閉門羹”,這就怨不得誰了。民進黨當局想找其他的門路,是因為它想搞“臺獨”,而“臺獨”是沒有路的。(陸堃)

[責任編輯:田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