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跌宕2019】臺海大勢:指方向定路徑 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2020-01-06 09:31:00
來源:臺海網
字號

  跌宕2019(一)大勢:指方向定路徑 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臺海網1月4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道,在跌宕起伏中,2019年兩岸關係曲折前行。雖然蔡英文當局不斷破壞兩岸關係,但2019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指導全局,打破了兩岸關係死迴圈的僵局,將兩岸關係導向進一步動態化、全面推動化解兩岸政治分歧、消除兩岸政治對立、解決兩岸關係問題的歷史進程。大陸方面用制度框架錨定兩岸關係,牢牢把握住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塑造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勢。

  2019年12月13日,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在臺北揭曉,困難的“困”字最終當選,它既反映出臺灣社會民生的困頓,也精準概括了兩岸關係在2019年的起伏。

  珠海市臺商企業投資協會常務副會長 澳門臺商聯誼會會長 簡廷在:大家都感受到非常痛苦,“困”就是築墻,把自己困住了,而且沒辦法交流。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因其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僵局,臺灣困境。

  順大勢者成,逆大勢者敗。兩岸要融合,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復興、人民要福祉,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大勢,儘管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私利綁架民意,百般阻撓兩岸交流交往,但大陸方面依然牢牢把握住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主動權。

  習近平: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2019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時,集中闡述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五項政策主張,展現了“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和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的堅定意志。在這篇名為《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講話中,“統一”被提及40余次,可以説,“統一”是習近平重要講話的核心話語,講話規劃了當前和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兩岸關係發展和對臺工作的路線圖與行動指南,堪稱綱領性文件。

  習近平:我們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學者指出,習總書記的倡議進一步發展了祖國大陸關於兩岸政治談判的主張,為務實推動兩岸政治談判提供了新路徑。兩岸的政治談判不僅僅是商談兩岸關係,更要共商民族未來。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志懷:兩岸的談判要分步走,如何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一個制度化的安排,循序漸進來推進祖國的統一進程。我覺得在談判的問題上,總書記是豐富和發展了祖國大陸的兩岸政治談判的思想。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贠傑:這為我們未來實現和平統一之後的臺灣的長治久安,長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也為我們未來各方面全面的談判和發展,奠定了很好的社會民意基礎。

  習總書記的倡議在2019年5月迎來友善回應。2019年5月中下旬,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和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後率臺灣民間各界人士組成的訪問團,赴大陸進行交流訪問。兩岸各界不再"只經不政"地回避政治議題,而是進行坦誠交流,邁出了可喜且重要的第一步。

  國民黨前主席 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洪秀柱:兩岸之間和平第一,這個和平是很重要的,我們未來的統一當然也是我們的目標。可是在現階段而言,我們希望對兩岸之間,有個穩定的和平的發展,也是臺灣老百姓目前最需要最期許的。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綱領性講話引領下,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繼續邁出堅實步伐。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招待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造福兩岸同胞。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兩岸中華兒女追夢圓夢、再創輝煌注入強大信心與動力。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我覺得兩岸人民應該共同在如何能夠確保兩岸和平,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礎之上,大家平等地共同協商,來共同締造未來統一的中國。

  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旺報》總編輯 王綽中:臺灣跟大陸是不可能分離的,所以這樣的一個發展態勢,我們是希望能夠順風而行。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跟著巨人一起並行。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把“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黨重大戰略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對“一國兩制”的新定位,進一步展示黨中央堅定推進“一國兩制”和祖國和平統一戰略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 張華:在推進兩岸統一的過程中,我們是追求一種統一的進程和治理齊頭並進的方式。所以在我們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主題的情況下,一定會把對臺的這一塊納入到其中,就體現了我們大陸對臺政策重大的理論創新。

  一手建制度,一手促融合。2019年,大陸堅持“拉手不松手”的兩岸融合發展政策,著力塑造和平發展長效機制,繼續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導權。繼去年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惠臺措施”後,今年大陸又出臺了“26條惠臺措施”,從重大技術裝備這樣的“國之重器”,到共用單車出行之類的“細微小事”,大陸的真心換來了臺胞的熱情回應,島內民調顯示,有50%到60%以上的受訪者在惠臺措施發佈後,表示願意西進大陸發展。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鈕則勳:大陸對臺灣的善意是説到做到,臺灣民眾會有點滴在心頭的感覺。這些惠臺措施已經有越來越深化、越來越廣、越來越精緻的概念。

  國臺辦交流局局長 黃文濤:“26條措施”的出臺,體現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我們22個部門聯合出臺相關的政策,再次表明我們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的基本方略。彰顯了我們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信心和決心。

  廈門衛視記者 朱敘原:從根本上説,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而大陸採取剛柔並濟的對策,一方面堅持“九二共識”不動搖,鞏固國際上一個中國格局,一方面鼓勵兩岸民間擴大交流合作,邀請臺灣有代表性人士開展民主協商,出臺“26條惠臺措施”等,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展望2020年,我們堅信,無論臺海局勢出現什麼樣的變化,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以國家統一為指向的兩岸關係發展進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