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振興 臺胞助力 帶來新的發展思路

2020-01-06 09:26:00
來源:廈門廣電網
字號

  當我們“融”在一起(三):鄉村振興 臺胞助力

  臺海網1月4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道,距離上海車程約一個多小時的崇明島,被稱作是上海的後花園,風景明媚,綠意盎然,這裡將是2021年中國花博會的主辦場地。目前有臺灣團隊看中崇明島的潛力無窮,進駐打造開心農場民宿,也有文創團隊準備在當地蹲點紮根。臺灣團隊的入駐,不僅帶來了活力,也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

  只是過了一座橋,就把上海都市叢林的壓迫感拋在腦後,只見眼前一片綠意,生機盎然。崇啟大橋橫跨長江,連結上海與江蘇。崇明素有上海“後花園”之稱,如今更成為了一個包容夢想的創業天堂。

  臺灣東森記者 林君舫:臺灣人率領團隊到崇明島開設一個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而這裡距離上海市區開車車程約兩個小時,每天最多可以吸引兩百人次造訪。

  稻穀迎風搖曳,柑橘挂在樹林中,熬過漫長的夏天,在這裡終於可以感受秋日涼意,這間歐風民宿是臺商從製造業抽身,投入第三産業的具體展現,融合中西造景概念與細膩服務的特質,還在鄉間撒下振興的種子。

  來自臺灣的張華文到這裡兩年,農場民宿一點一滴改變當地的産業面貌,僻靜的農村人氣激增,他自己也覺得與有榮焉。

  崇明島民宿活動房務部經理 臺胞 張華文:像現在這兩年,我個人感覺我們鎮上越來越多新的店有開,現在這邊客人也多了,可能就是有這麼微薄的一點改變吧。

  臺灣青年黃惟軒,才來這裡三個月,熱愛觀光業的他表示,找到這個工作他很開心,只是沒想到在大學苦讀四年英文,出了社會還是得繼續再修語言學分。

  崇明島民宿客房部員工 臺胞 黃惟軒:我覺得剛來的時候,比較算是語言上的問題。他們可能就是本地的話,可能會跟我們臺灣人講的話比較不一樣,可能他們要講三次,然後翻成普通話我才聽得懂,剛來是這樣子。現在我們會彼此交流,崇明話、上海話怎麼講啊,閩南話怎麼講,大家互相學。(所以你現在也會講崇明話嗎?)不會,哈哈哈,就是多少聽得懂。

  團隊中的兩岸員工,就在這樣的相互的交流切磋中,彼此學習,共同成長。

  崇明島當地員工 萬玲:我覺得像這邊我們也有很多臺灣同事,在這邊做高管。他們做事的方法非常認真,特別仔細,包括一些很小的細節。

  崇明島長江入海沖積的砂質土壤,長時間日照,使得稻米生長生機盎然,儘管價格不低,銷售照樣火爆,特殊的産業型態,讓臺灣的文創團隊相中,決定進駐發展。

  文創公司副總裁 臺商 林昆范:上海是有一個很雄厚的積澱和經濟實力,這樣的情況之下, 去做鄉村振興,我們認為説,上海市的鄉村振興,應該是以崇明島為主。

  一年一度的“崇臺運動會”,參與的臺灣人越來越多,不但民宿業者參加,剛剛落腳的文創團隊,也玩得很開心。

  文創團隊設計師 臺胞 唐念平:(今天來參加這個運動會 感覺怎麼樣?)很新奇在臺灣沒得玩這種東西,有點像是回到學生時期的感覺。

  2021年,崇明島將主辦第十屆的花博會,臺灣團隊蹲點紮根,期待有更多的兩岸人士參與,一起攜手在花博會上閃出更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