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反滲透法”終將成為兩岸交流的絆腳石

2020-01-02 16:38: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作者 靄琳

  在一片質疑與反對的浪潮下,民進黨粗暴推動的“反滲透法”最終還是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三讀”了,儘管蔡英文隨即強調,反滲透法“只是反滲透”、 “不是反交流”,反滲透法必需在“特定條件”與“特定行為”皆成立之下,才會觸法,並不影響現行兩岸之間正常的經商、投資、工作、生活、就學、返鄉互動,但長期以來,民進黨動輒扣人“紅帽子”的風險下,“反滲透法”終將成為兩岸交流的絆腳石

  蔡英文説,"反滲透法"的內涵是“一個條件,五種行為”,一個條件是指,接受境外敵對勢力的指示、委託或資助。五種行為是指,“違法提供政治獻金”、“違法從事競選活動”、“違法進行遊説”、“破壞集會遊行”、“妨礙選舉”。但“反滲透法”立法爭議之一,就是法雖然通過了,而主管機關是誰確不知道?

  民進黨解釋,主管機關是誰並不重要,因為犯罪事實認定將交由司法檢調來偵查審判,然而,民進黨執政以來,已不只一次讓人民意識到 “法院是民進黨開的”,顯然,將來若要有心羅織一個人的犯行,也是民進黨説了算,等於是立了一個法空白授權給民進黨操作,讓臺灣淪為“綠色恐怖”的困局內。

  這個法案的立法,也很容易讓有心人刻意栽贓;舉例來説,只要大陸臺商出席的任何公開場合,也有大陸官方的出席及公開講話,剛好提到了“統一中國、九二共識”,不管是否是臺商個人意願,但他的確“聽見了”所謂境外勢力的指示,就符合了民進黨所謂的“一個條件”;而這名臺商若回臺替支援“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任一候選人站臺,幫這名候選人拉票,並捐款給該名候選人,就符合了 “五種行為”的政治獻金,或從事競選活動,不就坐實了“反滲透法”的罪名嗎?

  這樣的立法,不就擺名了告訴這些在大陸投資經商的臺商,只要你敢公開支援國民黨,支援九二共識,就等著入獄吧。如此徹底破壞民主自由,大陸臺商如何不憤怒,如何不憂心;更有人擔心,是否從此回不了臺灣,成為有家歸不得的“臺流”。而只是準備想要赴大陸經商、求學、工作、生活,而還未實際行動者,看到“反滲透法”的三讀,為了避免誤觸政治地雷,勢必暫緩這向決定,兩岸交流必當受到衝擊。

  “反滲透法”的立法充滿了種種瑕疵;若像民進黨所説的,“國安議題”至關重要,如此重要的法案,為什麼僅僅一個月就通過,而且沒有主管機關,法案也沒有行政機關版本。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經常抨擊國民黨藉由“立法院”多數通過的法案,是“立法院”暴力,不尊重民意。如今,朝野易位,民進黨也自曝其粗暴野蠻的本性。

  這裡值得探究的是,民進黨為何要趕在距離“大選”只剩11天的敏感時期,倉促完成“反滲透法”的立法呢?民進黨內部不會沒有半點反對聲浪,勢必也評估過,選前通過這樣的法案,也會喪失中間選票。

  其中透露一個玄機即是,若等到1月11日的選舉結束後,民進黨在下屆“立法院”的組成人數,恐難維持“立法院”多數的人數優勢了。即便國民黨在本次選戰並未佔盡便宜,但眾多小黨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勢必稀釋民進黨的得票數,這讓民進黨感受到時間等不了人的危機感,未來如若還想販賣 “芒果幹”,操弄相關議題,取得給人扣紅帽子的機會,一定要趕在本會期通過“反滲透法”。

  另一個則是境外勢力介入臺灣選舉的斧鑿痕跡,這裡所謂的“境外勢力”指的正是美國。民進黨執政下的臺灣,無疑成為美國勢力的延伸,民進黨與中國大陸敵對的立場,阻止了兩岸合作,卻正中特朗普的下懷。中美貿易戰表面上打擊的是不公平的貿易,骨子裏卻是阻止中國崛起,其中一個阻撓中國崛起的手段即是涉入香港問題、臺灣問題等內政。

  為了確保臺灣繼續當成特朗普妨礙中國崛起的棋子,阻礙兩岸交流、防止兩岸高階技術合作,就是手段之一,因此,通過“反滲透法”便能嚇阻大陸臺商,達到美國勢力影響兩岸合作的效果。

  即便各界撻伐聲不斷,“反滲透法”終究是通過了;現在只能祈禱,這樣的立法僅止于選舉語言,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因此法而列罪入獄,否則終將是民主之恥,也讓臺灣政治環境倒退30年,回到戒嚴時代。也正如郭臺銘所説,“他想提醒蔡英文,願所有檢察官及司法檢調人員認知只要動用此法,無需司法結果,就足以毀人一生。”(作者係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