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媒指“26條措施”較之前措施更具體化和全面化

2019-11-06 09: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11月5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安英昭)對於大陸方面最新出臺的惠臺利民措施,有臺灣媒體5日指出,這在去年“31條措施”基礎上更為具體化和全面化。

  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共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受到臺灣輿論關注。《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臺媒5日在頭版或顯要位置作了大篇幅報道。

  《聯合報》在頭版以圖表梳理“26條措施”的重點內容並指出,這項新的對臺措施在去年“31條措施”的基礎上更為具體化和全面化。讓臺企參與大陸科技創新、共用經濟發展;為臺灣民眾在領事保護、購房資格、就學就業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援。

  《中國時報》登載臺灣資深媒體人陳建仲文章指出,“26條措施”包括對臺資企業和臺胞在大陸的一些同等待遇,但對臺灣綠營而言,大陸任何惠臺措施都是“特洛伊木馬”。他認為,臺灣不該“築墻”,大陸的惠臺措施不是“木馬”。

  《旺報》用多個版面報道“26條措施”相關內容。該報還發表短評指出,當民進黨當局以“芒果幹(指‘亡國感’)”等操作恐懼感之際,大陸則是公佈惠臺措施、比賽愛臺灣。“嚇臺灣”與“愛臺灣”對比,高下立判。

  《大華網路報》發表資深媒體人馬正翔的時評指出,這是大陸繼“31條措施”後再次主動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及保障臺灣民眾權益,表明大陸對兩岸交流各項措施的推動,是主動、積極及持續的作為,不會受臺灣政治情勢變化影響。

  時評指出,儘管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正式協商停頓,但對於兩岸民間互動過程中衍生的各項問題,大陸方面依舊非常重視,探詢各界意見,了解問題所在,擬定解決方案,以使兩岸交流能循序推動,穩步向前。

  該時評還指出,大陸公佈“26條措施”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民進黨當局卻動員“黨政系統”全面展開攻訐行動,顯示當局在兩岸交流上的僵化,以及對臺商事業發展、臺灣民眾權益的漠視。(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