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血脈相連情更濃——兩岸同胞湖南共祭炎陵

2019-10-22 08:4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兩岸共祭炎帝,正表明兩岸就是一家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時隔7年,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再度來到湖南株洲,參加海峽兩岸炎帝陵祭祀大典。他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活動彰顯了中華始祖炎帝的功績,期待能傳播得更遠,讓更多臺胞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己亥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經貿交流系列活動近日在湖南舉辦,本次活動主題為“深化文化經貿交流,共推兩岸心靈契合”,主會場設在株洲市炎陵縣。除舉行盛大的炎帝陵祭祀大典外,還有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現代農業和製造業對接活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參訪等活動。

  連接兩岸重要精神紐帶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兩岸民眾尊崇的共同祖先。”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首次參加炎帝陵祭祀大典,他對記者説,此行深感“兩岸一家親”。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兩岸文化認同,為兩岸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

  神農炎帝在臺灣有著廣泛的信仰基礎,300多家大小神農宮廟遍佈島內,300多萬台灣民眾信奉神農炎帝。在李政宏看來,遍佈臺灣的神農宮廟已成為臺胞寄託“思鄉念祖”之情的重要活動地,發揮了“兩岸一家人”的橋梁作用。

  炎陵縣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安寢地,每年前來尋根謁祖的海內外人士達600萬人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在活動致辭中説,炎帝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受到兩岸同胞共同推崇和敬仰,在臺灣信眾眾多,神農文化和神農炎帝信俗已成為連接兩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紐帶。

  龍明彪説,自2011年以來,湖南省臺辦和株洲市政府先後多次舉辦以炎帝神農文化為主題的兩岸交流活動,得到臺灣各界人士的積極支援,為密切湘臺經濟文化聯繫和促進兩地民眾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共推炎帝神農文化交流

  湖南省臺辦主任肖祥清説,湖南在與臺灣共同推動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中進行了豐富的實踐,既固守炎帝文化之根基,又繁榮炎帝文化之枝葉。

  在本次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上,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遊炎川表示,神農炎帝是農業、醫藥、商業、建築業等多個關係到人類社會生計的行業鼻祖。祭祀神農炎帝,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炎帝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産,也是追尋中華文化之源泉。希望炎帝文化在兩岸能更加彭勃發展,讓子民了解神農炎帝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臺灣婦女聯合會副理事長曾永紅説,神農炎帝在大陸被稱為人文始祖,在臺灣被稱為“老祖”,也就是“老祖宗”的意思。臺灣農民普遍信仰神農炎帝,將其視作重要的精神依託。炎黃子孫應共同推動炎帝文化及精神的傳承。

  炎帝文化進校園活動多年來在株洲開花結果。湖南工業大學、樟樹坪小學、炎陵中學等十所試點學校圍繞炎帝文化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炎陵中學與東莞臺商子弟學校2012年牽手為“友誼學校”,兩校之間聯繫密切,建立獎助金制度,互派師生參加成年禮,共跳“八佾舞”,共謁始祖,親如一家。

  2015年,株洲在臺灣舉辦“乙未年神農大帝祖廟聖駕臺灣巡境賜福”活動,首次護送祖廟炎帝神農神尊赴臺巡境。近年來,湖南還舉辦“湖湘文化之旅”“中醫藥文化之旅”等活動,以加深兩岸文化交流。

  深化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在本次經貿交流會舉行的項目簽約儀式上,特色林業産業化項目、臺灣遠揚休閒體驗農場項目等10個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達32.68億元。長期以來,湖南大力推進湘臺産業融合,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截至今年8月,湖南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2773個,實際使用臺資96億美元。

  龍明彪説,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惠臺措施出臺後,各地陸續出臺富有地域特色、更具操作性的實施辦法。湖南省出臺了“湘臺59條”及其《操作細則》,內容豐富,針對性強。他表示,今後還將繼續豐富完善臺胞臺企“同等待遇”相關政策,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李政宏認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有利於臺資企業發展的政策,廣大臺商願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推動湘臺經貿文化交流。改革開放4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商機涌現,臺商應該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包括“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帶來的機遇。臺商應該隨著國家的步調發展,同時自己也要努力轉型和升級。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