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統派:臺灣同胞當看清民族復興、兩岸統一大勢不可逆

2019-09-22 14: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9月21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由多個統派團體共同主辦的臺灣社會各界紀念“光輝十月”座談會21日在臺北舉行,活動現場近200人出席。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1945年10月臺灣光復,甲午戰爭後被割讓的寶島回到祖國懷抱;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自此徹底改變中華民族百年來落後挨打局面。

  主辦方表示,臨近十月舉辦紀念活動,是為讓更多臺灣人回首“雙十”“臺灣光復”以及“十一”時,從中看到臺灣社會向前發展的歷史契機。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致辭時説,做中國人是揚眉吐氣的,臺當局反而“反中”“恐中”,兩岸關係持續對峙對臺灣造成的影響難以想像。臺灣人應好好認識十月,思考如何回到祖國、尋找出路。他提醒民進黨當局,不認中國這個大家庭,臺灣就沒有出路;臺灣想發展好,就必須走上正確歷史方向。

  中華基金會董事長董建華認為,1945年後,臺灣並沒有完完全全脫離西方和日本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臺灣人是在精神上被殖民。從這個角度而言,臺灣至今都沒有真正光復。他續指,十月,對於兩岸中國人回看歷史和前瞻未來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強調,中華兒女歷經百年努力撫平歷史傷痕,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兩岸至今尚未統一。

  她進一步表示,臺灣統派團體應大聲疾呼,消除憂心者疑慮——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是大陸40年來的不變方針,“兩制”臺灣方案是大陸近期提出的協商模式,“一國兩制”是維持現狀以及臺灣長治久安的最佳方式。

  臺灣少數民族詩人、夏潮聯合會會長莫那能同樣認為,雖然日本人1945年離開臺灣,但長期以來,重要歷史被掩蓋、錯誤史觀不被糾正、慰安婦問題得不到解決,臺灣並未實現真正光復。

  《遠望》雜誌社社長、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林金源提到,如果臺灣人能正確認識“雙十”和臺灣光復,就不會排斥“十一”,可惜的是很大一部分人曲解了前面二者的意義。中華民族實現統一目標,兩岸中國人都應感到欣慰。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祖國》雜誌社社長戚嘉林説,兩岸分離70年,即使後來雙方開始交流,臺灣社會對於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奮鬥過程與成就,普遍沒有深入理解。中華民族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更能體悟來路之坎坷,臺灣同胞當認識、理解過去70年曆史,心繫祖國情懷,看清民族復興、兩岸統一是不可逆轉的大勢。(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