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兩岸統一發聲,為同胞親近奔走——訪台灣知名主持人黃智賢

2019-07-04 08:0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查文曄)“我們這代人一定要把臺灣帶回家!”臺灣知名主持人黃智賢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呼喚實現國家統一的肺腑之言,在海峽兩岸同胞中産生廣泛共鳴。之後,她遭到島內“臺獨”分子“圍攻”,所主持電視節目因民進黨當局施壓而被迫停播。日前,黃智賢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談起自己的初心與追求。

  黃智賢不諱言自己從小在“深綠”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對自己何以選擇成為統一的堅定支援者,她説:“我小時候,每個人受的教育都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談到這個大是大非問題,黃智賢詞鋒犀利,直言就是看臺灣現行法規,裏面也“寫得明明白白”,“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

  李登輝執政後,臺當局開始修改教科書,啟動“去中國化”。黃智賢説,“臺獨”政客20多年來積非成是,導致一部分臺灣年輕人缺少正確的歷史觀和國家觀,令人十分痛心。

  “陳水扁執政時,當局設立了專職小組檢核教科書用詞。‘我國詩人李白’一律改成‘中國詩人李白’,這種‘一邊一國’意識被強加進學生頭腦中,愈來愈深。”2004年,黃智賢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戰栗的未來》,批評陳水扁當局操弄仇恨,挑動“本省人”仇恨“外省人”,挑動“臺灣人”仇恨“大陸人”,製造社會分裂、兩岸對立。

  她説,“從教科書到公文,一步一步改”,目的是要改變臺灣社會的中國人身份認同,造成懼怕統一、拒談統一的氛圍。這是一條錯的路,自己無法視而不見。

  黃智賢從小性格倔強,不怕吃苦。為實現留學夢想,她曾打工7年,計程車司機、油漆工甚至端盤子的小工都幹過。“歐洲、美國、日本,我都去過,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而大陸克服了那麼多困難,一路走來,取得今天的成就,確實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她説。

  2004年,黃智賢第一次到大陸,就深深被吸引。此後,她“誓要走遍大陸江山,要用我的眼,見證這方土地”。2018年,她寫過一篇《兩岸終會相聚》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月夜的西湖,七夕的蘇州,漢唐的西安,蓬勃的深圳……每個地方都讓她發出“何處春江不月明”的感慨。

  大陸的山川風土和濃濃的人情味,令黃智賢感動、留戀。無論到大陸哪座城市,她都要找時間穿街走巷,“接接地氣”。這次來京,到的第二天一早,她就到住處附近的菜市場,逛了半小時。“買了櫻桃,吃了涼皮,很自在,像我在臺北早上逛市場的感覺。”談起生活,節目上一貫表情嚴峻的她笑逐顏開。

  安居樂業的生活,不是奢侈的需要,但黃智賢深知,對歷經苦難的兩岸中國人而言,有和平的環境、能幸福地生活是何等珍貴。2017年她到廈門採訪,在陽臺上遠眺金門,眼中不禁噙滿淚水。她在海邊拍攝,看到年輕人在拍婚紗照。想著兩岸對峙年代這裡曾戰雲密布,黃智賢感受到時代變遷的強烈對比,內心思緒翻騰如海。

  傍晚,她去海産店用餐,拍下滿桌子美味,與臺北海産店的照片一起發給臺灣朋友,讓大家猜哪張是廈門、哪張是臺北。每個人都猜錯了。黃智賢還試過拿南京地鐵與臺北捷運的照片發給臺灣朋友辨別,同樣的結果又發生了一次。

  “很多臺灣朋友沒來過大陸,容易戴著有色眼鏡看大陸,我的節目就是希望幫他們摘掉有色眼鏡。”黃智賢也很坦率地説,大陸當然還有進步的空間,這也是兩岸可以合作、臺灣同胞可以發揮聰明才智的地方。

  回顧2年多來主持《夜問打權》的經歷,黃智賢最欣慰的是有不少臺灣觀眾寫信或打電話致謝,對她説:“因為這個節目,我可以勇敢地在朋友面前説我是中國人了!”

  對於今年海峽論壇上一番動情發言,黃智賢説,她對島內“臺獨”的猖獗倍感憂慮,對兩岸統一有著時不我待的急迫感,所以必須“把真心話勇敢講出來”。

  “我知道會有什麼後果。”黃智賢預計到“臺獨”勢力會有激烈反應,她問過自己能否承受,但還是認為“非做不可”。

  儘管節目被停播了,但黃智賢初心不改。她認為,越早統一,對臺灣越好,付出的代價越少。黃智賢依舊奔走在路上,她將用網路短視頻的方式繼續發聲,與兩岸觀眾交流,不斷凝聚反“獨”促統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