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養寵兩年花五萬 服務消費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9-09-18 16:1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上海9月18日電 題:養寵兩年花五萬 服務消費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新華社記者龔雯、何欣榮、周蕊、楊洋

  下班回家不看劇,只為擼一波萌寵新表情;去電影院不追片,只為看一場遊戲直播……相比層出不窮的新門店、新商品,服務消費正以一股強勁的增長勢頭、活躍的業態創新,成為挖掘消費潛力、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瞄準市場紅利

  上海白領魯女士從2017年開始養了一隻寵物犬,兩年來為之消費的金額達到5萬元。“它是我的家人,有什麼不舒服我們全家都會很在意。”魯女士説。

  寵物消費升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追求數量到追求品質、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業內預計,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有望在5年後衝擊5000億元大關。

  值得一提的還有網際網路平臺上走俏的“雲飼養”。消費者在提供“代擼貓”的網路賣家中選一個,支付5元、10元不等,對方會提供一段視頻或照片,包括消費者指定想看的貓咪吃飯、洗澡、握手等“個性定制化”服務,以滿足部分因居住環境、體質過敏等條件受限的愛寵人士。

  直播市場也不斷釋放新動能。淘寶直播美粧負責人程林表示,目前淘寶直播有超過10萬名主播,其中超過1萬名是專業主播,她們在今年的“618”中通過直播實現了130億元成交額,現在每月帶貨超過100萬元的直播間已超過500個。

  相比格子間裏的直播,8月份國內多家影院直播了2019王者榮耀世冠杯總決賽,引發市場關注。一些網友表示,愛上了這種遊戲直播形式,視覺體驗前所未有;還有音樂盛典,有機會要好好體驗一下。

  呈現三大看點

  業內人士認為,服務消費蘊藏著巨大的潛力,特別是餐飲旅遊、文化娛樂、健康養生等領域異彩紛呈,主要有以下三大看點:

  ——市場規模增長快。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9.9%,快於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增速2.4個百分點。以北京為例,上半年實現服務性消費額7282.5億元,佔市場總消費額的56.1%,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4%。

  眼下,全國多地正在打造“夜經濟”,點燃了新的消費熱情。比如上海野生動物園推出了國內首個夜間野生動物園特色項目,運營數周以來,平均每天夜間的客流量達到3000人次;北京市百貨大樓門前上演的“籃球快閃”活動,與2019年籃球世界盃相呼應……

  ——小眾服務門類多。細分再細分,這是服務消費的特點。3D列印咖啡店、週末戶外陪跑、家居物品整理收納……如今,消費者買什麼、怎麼買,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95後、00後天生喜歡嘗新,個性化服務正越來越受歡迎,並將成為市場的新趨勢。”貝恩大中華區消費品業務主席鄧旻説,預計接下來十年裏,個性定制産品與服務將不再是企業經營策略的一種“選擇品”,而會成為“必需品”。

  ——數字創新融合深。以健康服務為例,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正和平安智慧城市聯合開展試運作“遠端病房”平臺,通過遠端會診、遠端查房等幫助糖尿病患者獲得更好的診療服務。目前,平臺管理患者500余人,月活躍率70%以上。

  畢馬威中國科技與資訊業主管合夥人吳劍林認為,如果數字平臺能夠激活由廠商、消費者和第三方服務商所構成的網路,就能形成一個技術、服務創新的良性迴圈。平臺上的活躍用戶越多,就能吸引越多網路創新技術和産品的開發者,而這些創新産品反過來吸引用戶,最終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從源頭加強高品質服務供給

  在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前,如何加強高品質的服務供給,成為當務之急。

  一是需要放寬市場準入。對此,多地已經行動起來。今年年中,江蘇省下發相關文件,提出將進一步放寬涉及文化、旅遊、體育、健康、養老、家政和教育培訓類服務機構的市場準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巡視員尹建慶説,通過構建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

  二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和平臺評價體系建設。服務消費不像商品消費,看得見、摸得著,對其品質的評判,往往有賴於事後評價。

  上海遊客周青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他攜家人去山東煙臺遊玩,為出行方便,他到汽車租賃公司租了一輛車。“整個租車、用車過程都比較順利,兩天后還車時,工作人員卻特別叮囑説,對於公司的用戶調查,建議選‘非常滿意’和‘願意向其他用戶推薦’。”周青説,重視用戶評價是好事,但相關平臺的評價體系還要持續改進,既要防止“惡意差評”,也要防止“水軍”。

  三是行業自律也十分關鍵。一些新興服務消費初現時,尚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現有的政策監管難以面面俱到。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建議,一方面應以堅持以服務消費者為中心,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另一方面應時刻保持自律意識,避免踩到“政策紅線”而曇花一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