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亟待重整中華文化以抗衡西方價值

2019-09-16 10:02:00
來源:華廣網
字號

  有很多大陸朋友好奇,為何在一座“去中”風氣濃厚的島上,卻有我這樣的臺灣人仍堅持統一?答案很簡單,就是文化認同。

  在“去中課綱”的爭議裏,我們可發現“臺獨”一心想做的就是“亡史”,因為所謂文化,其基礎就來自於歷史,所謂現代,其基礎就來自於古代,而兩岸最強固的聯繫之一,就是文化。

  目前,臺灣仍有股力量堅持對抗“去中”的歷史霸淩者,如反對“108課綱”的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針對“臺獨”整個毀棄與疏離中華歷史傳承的行徑進行反霸淩鬥爭。在思想上解析“臺獨”偷天換日的手法,並付諸相對應的反擊行動,如推動“反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的連署,推動正面論述中國歷史的紮根工程。行動者都是庶民百姓,對抗的都是思想上與現實上的當代權勢者。他們在盡一己綿薄之力,抵擋“去中”狂潮與歪風。

  文化的傳承,必然要經過“現代性轉譯”,方能發揚與推動獨樹一格的民族標誌。但這並不是説,只有現代性的文化篩選才有價值,固守傳統的空間仍應該保留,以免“轉譯”的齒輪過快,反而流失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對於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錢穆的説法是歷久彌新的,兩岸皆暢銷的史學書籍“國史大綱”,開宗明義即提醒讀者閱讀該書應具有的信念: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準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今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

  雖然錢穆曾被認為對中國的歷史觀點過於粉飾,但此言在當今“去中”歪風當道的臺灣,卻殊為可貴。臺灣主流種族與文化來自於大陸,斷根即如浮萍,無根,則“去中”者亦無基礎創造獨樹一格之新文化。而若對自身過往歷史只帶著詆毀、貶抑與批判的態度,則會陷入“無我”之狀態,民族思想無所歸依。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