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閩臺灣“守藝人”:情同意同餅味濃 月同願同盼相通

2019-09-15 09: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9月13日電 (陳麗霞)淩晨四點半,福州天還未全亮,“光頭麻糬”店內燈火通明,老闆林發偉身影忙碌。

  戴好圍兜,點起精油,泡上咖啡,在電臺的陪伴下,林發偉照計劃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墻上的月曆,“9月13日”被紅筆圈出,這是他從臺灣來到大陸過的第六個中秋節。

  “我是臺北人,太太是福州連江人,今年是我們認識的第十七年。”林發偉回憶,早年太太魏金燕在臺灣的一家服裝店工作,自己則在糕點店,店對著店,兩人經常碰面。用魏金燕的話説,兩個人在一起是緣分。

  2012年,林發偉和魏金燕登記結婚,繼續在臺灣生活。期間,兩人常回福州探親,帶回的臺灣手工麻糬廣受好評,加之魏金燕在臺灣思鄉情切,二人便誕生了在福州創業的念頭。

  回想開店經歷,林發偉表示當時沒想那麼多,如同《愛拼才會贏》這首歌唱的一樣,“那就拼一下。”

  2014年,林發偉在福州的小巷子裏租了間僅有22平方米的小店,前店後廠,將在臺灣累積多年做麻糬的手藝帶到大陸。丈夫負責製作,太太幫忙,就這樣,夫妻二人定居福州。

  “如果沒有合適的原料我就不做。”林發偉回憶,剛創業時很不容易,為堅持“高品質、無添加”的理念,部分原料需要從臺灣和其他地方寄送,過程繁瑣且價格高,部分顧客不理解。

  近年,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臺商選擇來大陸發展。2016年,林發偉加入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在協會和其他臺商的幫助下,更多原料能進入福州,他得以不斷開發新品。

  如今,店裏的麻糬已從當初四種口味發展成為多種口味,還延伸出牛軋糖、“大福”等品種,並在福州開設兩家實體店,同時借助網上平臺向全國各地發貨。

  “我還有很多‘絕活’沒展示呢。”每年,林發偉都會回臺灣請教自己的師父,也曾想將在福州創新的産品帶回臺灣。他希望,兩岸間的交流能夠更加頻繁通暢,讓自己可以更好地“一展身手”,將更多的臺灣美食帶給大家品嘗。

  “大陸常見的是廣式月餅,而在臺灣,我們更多地將芋頭酥、蛋黃酥、麻吉餅等稱為月餅。福建和臺灣一水相連,口味相近,臺式月餅更易被接受。”林發偉説,去年推出臺式月餅後廣受好評,今年的訂單早在中秋節的半個月前就紛至遝來,每天能賣出四五百顆。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臺式月餅。

  和粉、做酥皮、制餡、包餡、成型、烘焙、冷卻、打包……每顆臺式月餅需經過十幾道步驟,方能與顧客成功“見面”。林發偉負責和面、做酥皮,魏金燕負責包餡兒,芋泥包裹著鹹蛋黃,再包裹上酥皮。夫妻攜手下,一顆顆象徵團圓的月餅誕生。

  兩年前,林發偉和魏金燕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如今,林發偉的朋友圈封面用的是太太和孩子的合影,手機裏也存滿了孩子的照片,休息間隙經常拿出來看看。他説,往年因為生意太忙,即使過節也不敢休息。今年他們打算回連江,和家人一起過一次傳統的中秋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餅寓意‘團圓’,希望每個吃到月餅的人,不論身在何處,都能回家與家人團聚。”林發偉説。(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