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簽訂人才合作框架協議 閩西南五市抱團打造“智力高地”

2019-09-09 08:45:00
來源:臺海網
字號

 

  臺海網9月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 通訊員 楊鴻杏)昨天上午,“山海聯盟 合作共贏——2019閩西南區域人才合作啟動儀式”在2019廈洽會“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展館內舉行,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岩等五地市簽訂人才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同打造區域高層次人才合作發展示範區。

  未來,閩西南五地市將圍繞“頂層機制創新、人才項目資本合作、抱團引才聚才、人才培訓培育、人才自由流動、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政産學研合作”等七大主題進行深度研討,共商共建區域引才聚才合作高地。

  依託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廈門中小線上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清華海峽研究院等機構,本次合作還發佈了四大聯合引才育才合作項目。

  每年舉行聯席會議聯合建設海外人才工作站

  據悉,協議簽署後,每年都將舉行一次聯席工作會議,研究討論區域人才合作的重大活動、重要議題;依託98平臺舉辦的“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也將進一步升級為閩西南人才的“智力強磁場”,吸引人才流、項目流、資本流、技術流匯聚閩西南。

  同時,五地市還將聯合建設海外人才工作站,共同舉辦海外創業大賽擴大引才輻射面;組織企業家、技術骨幹等前往區域內重點園區、龍頭企業開展人才聯合培訓培育,建立互認互通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柔性開發使用人才資源;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和科研優勢,抱團引進國內外科研機構龍頭,搭建區域內政産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平臺等。

  打通人才流動壁壘引導科研人才向一線流動

  據悉,閩西南五地市將建立關係不轉、身份不換、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動機制,打通閩西南區域人才流動的壁壘,推動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人才有序流動。

  閩西南地區擁有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閩南師範大學、三明學院、龍岩學院等高校,集結了一大批的人才和科技資源,疊加享有福廈泉自創區廈門和泉州片區、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等先行先試優勢,未來將聯合實施更優政策、更活機制,引導科研人才向企業一線流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生産力。

  創建省級人才驛站推進公共服務標準一體化

  近年來,閩西南特別是廈漳泉公共服務一體化取得了較大的實質性進展,成立了廈漳泉醫聯體,建立了名校名師對口支援合作機制,還開通了社保無障礙轉移接續、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等便利服務。

  公共服務一體化為人才服務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硬軟體基礎,未來,五地市將以創建省級人才驛站為契機,積極推進閩西南區域人才公共服務標準一體化建設。同時,還將組織區域內龍頭企業、優質人才項目參展,共同把“98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打造成為人才交流合作品牌,促進更多人才流、項目流、資本流匯聚閩西南。

  推動兩岸融合一體化打造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

  未來,五地市還將合力推動兩岸融合一體化,打造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

  閩西南地區擁有海峽兩岸整合電路産業合作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園區載體,擁有海峽論壇、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等重要民間交流平臺,還擁有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情感紐帶。

  未來,閩西南地區將繼續發揮近臺優勢,聯合開展兩岸人才機構合作洽談會、臺灣專才招聘會等活動,組團吸引臺灣專業人才、臺灣青年來閩創新創業發展。

  相關新聞

  首批廈門市人才培訓基地授牌

  臺海網9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常海軍 通訊員 楊鴻杏)昨天下午,首批20家“廈門市人才培訓基地”集中授牌。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廈門開展了各類人才培訓約214萬人次。廈門市委組織部牽頭,用半年時間對全市企業、園區、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等開展人才培訓情況進行了梳理分析,精心挑選了20家人才培訓基地作為首批培訓基地示範點進行集中授牌。

  入選單位中,美亞柏科、4399、建霖健康傢具、兩岸股權交易中心等已自主建立“美亞資訊安全學院”“4399商學院”“建霖學苑”“梧桐學院”等成熟培訓載體;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航太思爾特機器人、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兩岸青年眾創空間等打造了“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研修班”“智慧製造實施之路”“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特訓班”等品牌項目。

  10個高精尖項目現場找“婆家”

  臺海網9月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常海軍)昨日,“留學人員暨閩西南人才精品項目路演”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行,10個高精尖項目參加現場路演。

  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路演首次邀請了閩西南地區的人才項目參加,積極構建區域性人才産業融合發展平臺。有14家來自漳州、泉州、三明、龍岩等地區的企業項目報名,其中有2個項目進行了現場路演。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