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氣象青年説:為了閩臺同胞共同的福祉

2019-08-08 09: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州8月7日電 (記者 龍敏)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7日8時中心距離福建寧德南偏東方向約1130公里,中心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受“利奇馬”週邊影響,福州市區風力漸大,頗令前來參加海峽青年節活動的臺灣青年氣象人擔憂。

  按照預測,“利奇馬”將於9日擦過或登陸臺灣北部後向閩浙沿海靠近。臺灣青年氣象學者邱洵説,希望這次颱風不要造成嚴重的災害。

  7日,由福州市氣象學會主辦的“海峽氣象青年説”在福州舉辦,兩岸氣象、生態等領域的優秀青年代表齊聚,聚焦推動兩岸氣象交流合作等主題。

  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邱洵指出,閩臺同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天氣系統互為上下游,共同面臨著颱風、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考驗;從每年自東向西移動的颱風來看,臺灣是福建的上游和屏障,而在梅雨時節,臺灣80%左右的暴雨則經福建發展而來。

  因此,邱洵希望閩臺業界能夠攜起手來,尤其是兩岸氣象青年攜手。他説,閩臺氣象業界應加強合作,攜手共同應對颱風、暴雨、強對流等災害,“這是造福于閩臺同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夠減輕閩臺民眾遭受颱風、暴雨等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在邱洵眼中,閩臺氣象業界的專注點雖有差異,卻巧妙互補,可以在資料數據互換、科技聯合攻關、經驗交流等領域著力新突破。他舉例道,福建在防範颱風、暴雨方面有很獨特的經驗和科技,而臺灣在氣象服務等領域擁有很精細的經驗。

  “海峽氣象青年説”吸引了眾多臺灣青年氣象工作者跨海而來。臺灣青年陳映蓉説,福建與臺灣在天氣氣候方面可謂“唇齒相依”。因此,閩臺青年氣象工作者有責任加強交流合作,提高閩臺天氣預測的精確度,推動防災減災,增進閩臺同胞的共同福祉。

  事實上,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閩臺氣象人充分借助於地緣相近、氣緣相通的優勢,創造性開展了閩臺氣象科技交流,從無到有,實現了氣象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和拓展。福建省氣象局局長潘敖大指出,閩臺氣象交流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情感,希望兩岸青年氣象工作者繼續精誠團結、攜手同心。

  出席“海峽氣象青年説”的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表示,閩臺氣象青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果豐碩的交流合作,對於惠澤兩岸民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