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個展再進中國美術館 臺灣畫家江明賢談“一生的熱愛與夢想”

2019-08-02 08:28:00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字號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記者陳舒)“我一生熱愛中華文化,從小就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到大陸交流、學習、旅遊和作畫,是我一生的夢想。”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里”為題的墨彩巡迴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

  江明賢1942年生於臺中,畢業于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留學西班牙,還曾旅居紐約多年,現為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

  江明賢在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陳舒 攝

  在海內外舉辦個展超過60次的江明賢,與中國美術館有一份特殊的緣分。早在31年前,他衝破島內重重阻力跨過海峽,帶著53件畫作來到北京,走進中國美術館,成為1987年兩岸恢復交流往來後首位“登陸”舉辦個展的臺灣畫家。

  此次“雲月八千里——江明賢墨彩巡迴展”,主題取自岳飛詩詞“八千里路雲和月”,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作品圍繞畫家“一帶一路”沿線所見,集中展示了其2007年至2019年間遊歷兩岸和海外各地的101幅采風作品。

  從長安古城、黃河大鐵橋到敦煌月牙泉,從青海湖畔、吐魯番火焰山到山西平遙古城,從鼓浪嶼、龍勝梯田到富春江畔、盧溝曉月……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大陸各地的自然風光、古跡建築和民俗風情透過中國畫藝術的再現,傳達出畫家江明賢內心深沉的文化情懷。

  “我去過世界上不少國家,但始終覺得祖國大陸的景色最美。”他説,要畫好大陸的山水,除了實地寫生、體悟,還必須多讀好的遊記,創作離不開生活。

  1988年來大陸辦展時,江明賢的作品中僅有幾張“想像中的大陸河山”。而此後,他不斷往返兩岸,“來大陸的機票已有200多張”。“去年我去了青海,這是我在大陸最後一個沒去過的省份。作為一名臺灣畫家,我很自豪,大陸每一個省份我都去過,而且都留下了作品。”江明賢説。

  江明賢的名片背面,首行印著“與大陸畫家宋雨桂合繪《新富春山居圖》”。關於為何名片上只提及這樣一件作品,江明賢解釋説,是因為這個創作讓他很自豪。“兩岸畫家合作一幅畫意義非凡,充分體現了謙虛包容的中華文化精神,也是兩岸同文同種的最佳注腳。”

  江明賢(左二)在向嘉賓講解作品。新華社記者陳舒 攝

  卅一載時光荏苒,江明賢回憶起1988年那次“破冰之旅”前的忐忑與激動,更感慨于其後兩岸交流往來不斷熱絡。“這是大勢所趨。”江明賢説,現在雖然兩岸關係面臨挑戰,但兩岸同根同祖無法分割,“我堅信文化交流不會後退”。

  江明賢的畫風被評價為“融西潤中”,把西方的一些美學觀念和美術技法融入中國畫創作。但他始終強調,創新要以中國文化為底蘊,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中國書畫藝術歷史悠久,在世界上一定能大放光彩,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臺灣民眾也一定能感受其光環和榮耀。”江明賢説,擴大中國書畫藝術的世界影響,需要包括兩岸同胞在內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努力。

  一名觀眾在作品前駐足欣賞。新華社記者陳舒 攝

  在首日展覽中,對於參觀者不斷的合影、簽名要求,77歲的江明賢都一一滿足。儘管工作人員反覆提醒他休息一下,江明賢都堅持“不要讓遠道而來的人們失望”。

  據介紹,該展此後還將在江蘇省美術館、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以及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展出。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