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福建主播攜“非遺”入島 續寫兩岸文化情緣

2019-07-29 08: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高雄場全場爆滿,觀眾朋友們看得入神。東南廣播公司 供稿

  中新網福州7月28日電 東南廣播公司28日透露,“親親閩臺緣東南廣播聽友會”暨兩岸非遺文化表演交流活動27日下午在臺灣高雄舉行,受邀表演的兩岸非遺傳承人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兒”,以精彩絕倫的表演,再續兩岸文化情緣。

  客家山歌傳承人張冬梅傾情演唱《八月十五看月光》。東南廣播公司 供稿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東南廣播公司承辦。來自臺灣義守大學的民俗表演《宋江陣》拉開了非遺展演的序幕,高亢大氣的“陣頭”,引得聽友們驚嘆喝彩,掌聲雷動。

  梨園戲青年演員鄭亞婷、賴曉如表演《陳三五娘》選段《賞花》。東南廣播公司 供稿

  兩個小時的時間裏,精彩的非遺項目輪番上演,客家山歌《八月十五看月光》、南音表演《魚沉雁杳》、梨園戲《賞花》、閩南童謠《鄭成功》、閩派古琴《憶故人》、提線木偶寫書法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兩岸非遺傳承人精湛的技藝、精彩的表演,引得現場觀眾喝彩連連。

  這是東南廣播第二次攜手福建非遺傳承人入島交流展演,相較去年,節目更豐富,互動性更強。提線木偶戲傳承人李明卿表演木偶寫書法,“我愛高雄”四字寫畢,贏得滿堂喝彩;泉州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黃雪玲現場教授木偶頭手繪,並拼裝成完整的布袋木偶贈予聽友。

  泉州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技藝傳承人黃雪玲現場教授木偶頭手繪。東南廣播公司 供稿

  此外,漳浦剪紙技藝傳承人陳燕榕一邊展示剪紙技藝,一邊傾情演唱歌曲《剪夢》,一曲唱罷,作品即成,獲贈聽友喜笑顏開;閩派古琴傳承人張俊波演奏《憶故人》,東南廣播主持人藍天、斌斌深情朗誦臺灣詩人余光中作品《鄉愁》,全場聽友無不動容;樹葉吹奏技藝傳承人邱少春吹奏起東南廣播臺歌,東南廣播主持人們和現場聽友動情演唱,更是將表演推向高潮。

  現場,大家時而驚喜讚嘆,時而熱淚盈眶,時而歡呼喝彩,以此起彼伏的掌聲表達對節目的喜愛。

  看完表演,來自嘉義的聽友林先生説,東南廣播的每一檔節目,他都很熟悉;每一位主播,他都叫得出名字,而且參加過三次聽友會了,比起去年,今年的表演精彩許多,真是大開眼界。

  “看到那麼多泉州元素,我好幾次熱淚盈眶!”《臺灣導報》社長林文雄説,“我是鹿港人,祖籍是福建泉州,看到這麼多來自家鄉的表演,南音、梨園戲,還有木偶頭雕刻,真的好感動!從小總聽阿嫲講起泉州,今天見到家鄉人,聽到家鄉話,好親切。”

  來自高雄的聽友鄭先生表示,兩岸非遺文化有許多相通的地方,比方檯灣的歌仔戲和漳州的薌劇就有很深的淵源,兩岸要加強非遺項目的交流合作,共同將這些珍貴的文化財富傳承下去。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2015年以來,已連續五年在臺灣舉辦“親親閩臺緣”聽友見面會,拉近了主持人與聽友的距離;結合百集廣播系列節目《文化遺産在福建》,攜手非遺傳承人入島展演交流,以豐富多彩的節目、獨特創新的傳播方式,增進了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

  福建現有7個世界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30個國家級非遺項目,517個省級非遺項目,數量之眾居大陸各省前列。其中,還不乏閩臺共同成功申報的文化遺産,包括“媽祖信俗”“閩臺東石燈俗”“閩颱風獅爺信俗”“閩臺搶孤習俗”等。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劉宜民説,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脈相承,祖先留下了璀璨奪目、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産;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舉辦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表演交流活動,有助於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之間的了解,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據了解,東南廣播當天繼續攜手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走進雲林,為更多聽友獻上精彩的節目。(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