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説一口“南京話”的臺灣退休教師在寧尋回失散多年的親人

2019-07-24 15: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京7月24日電(記者陳席元)67歲的臺灣嘉義市社區大學張山蔚老師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來大陸參加研習活動,竟意外尋回失散多年的親人。

  記者23日晚與張山蔚取得了聯絡。據張山蔚介紹,自己近日隨團參加南京農業大學舉辦的“兩岸大學生新農村建設研習營”。由於會説一口地道的南京話,為一解鄉愁,在離開南京前的晚宴上,同行的南農大臺灣校友會副會長、宜蘭大學朱玉教授便邀請會説南京話的高中同學溫女士一同參加。

  席間大家相談甚歡,溫女士表示,可以幫忙尋找張老師在南京的親戚。結果不到24小時就真的找到了張山蔚的表姐李有蘭。

  張山蔚出生在高雄眷村君毅裏(現名勤毅新村),父母是原南京金陵兵工廠的工人,後去往臺灣。“母親曾在上世紀80年代來大陸探親,找到舅舅、舅媽以後同住了一個星期,臨走還留了地址,但母親去世後我們就斷了聯繫,只知道他們住在中華門一帶,沒想到這次竟然尋回親人,讓我非常驚喜。”張山蔚説。

  張山蔚和李有蘭姐弟二人21日下午通過微信視頻見了面。“表姐説她已經73歲了,她跟我回憶了母親當年來南京跟他們見面的情景。昨天表姐的女兒又聯繫到我,説大陸這邊的家族現在都知道我了,大家可以等合適的時候安排團聚。”張山蔚説,現在微信聯絡很方便,以後肯定有機會相會。

  據他介紹,他所在的勤毅新村由三個裏組成,每個裏約200戶,都是原來兵工廠的人,所以都講南京話,是高雄人人皆知的“南京村”。

  “我們村是一個很有人情味、很親切的地方。”張山蔚稱,村裏仍保留不少江蘇一帶的風俗,比如過年炸春卷、炸年糕、包餃子,“還有踩高蹺、跳獅子等等,一人舉獅頭、一人當獅身,挨家挨戶到門前拜年”。

  此外,張山蔚還記得蘭花幹、歡喜團、菊花腦等南京特色的風味美食。“早知道南京還有蘭花幹,我一定要買了帶回去吃。”

  張山蔚2017年從嘉義大學退休,目前在嘉義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班,講授有機蔬果的培養技術。南京農業大學自2007年以來已舉辦十三期“兩岸大學生新農村建設研習營”,累計邀請了400多名臺灣高校師生,促進兩岸農業教育的交流合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