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血脈連兩岸 江蘇籍赴臺老兵後代靠今日頭條找到故鄉親人

2018年04月04日 20:14:00來源:中國網

  3月20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佈《江蘇籍赴臺老兵後人尋根:想向親人們請安問好》消息。資訊發出後,獲得了當地臺辦和媒體的關注,紛紛加入尋親的行列。通過江蘇省東臺市臺辦的攜手相助,頭條尋人順利聯繫上了老兵顧志盈的表弟,也就是顧家寶的表叔焦恒美。

  得知臺灣親人的消息,73歲的焦恒美老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我是家寶的表叔啊!我和他父親失去聯繫已有20多年了!”遠在臺灣的顧家寶也在第一時間買好機票,規劃返鄉行程,叔侄倆將在清明節前夕團圓。

江蘇籍赴臺老兵後代靠今日頭條找到故鄉親人

  頭條尋人將尋親資訊彈窗推薦給江蘇鹽城的今日頭條用戶,幫助顧家寶一圓尋親夢

  尋根:這些年我都會在臺遙祭祖先

  今年49歲的顧家寶,從小生在臺灣、長在臺灣,現在從事諮詢顧問工作。據顧家寶介紹:父親顧志盈生於1929年8月1日,原籍江蘇省東臺縣,家中排行次子。曾就讀東臺縣立栟茶中學高中部(現今更名為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位於南通市如東縣)。

  “1949年,父親隨部隊遷往臺灣,直到1987年兩岸開放交流後,才與老家親人重新建立聯繫,並且在90年代後多次返鄉探親。”在顧家寶先生的記憶中,當年父親回鄉後,給爺爺奶奶修墳。回臺灣後,都會很開心地告訴家人一些東臺的情況。

  當年,顧志盈在臺灣除了軍人身份,還是一名媒體人,曾擔任香港人日報臺灣社社長,並在1990年1月4日,親自創辦《榮民時報》,替在臺的退役老兵們發聲。顧家寶透露,“爸爸曾經告訴我,不見得要做大官也不儘然要做大事,只要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就值了!有許多老兵當年跟父親一樣,背井離鄉到臺灣生活,在社會上比較弱勢,需要有人來替他們發聲和照顧,這就是當初辦報的初衷。”

已逝赴臺老兵顧志盈

  已逝赴臺老兵顧志盈

  2001年,顧志盈離世,由於其臨終前並未留下老傢具體的地址和聯繫方式,加上搬家的緣故,使得後代與海峽另一端的家人斷了聯繫。“爸爸已去世多年,他生前有返回江蘇探親過,他老人家總是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與他共同返鄉,而今我想代他回鄉,但毫無聯絡方式跟地址。”

  雖然不像父親經歷過從大陸到臺灣移居的年代,但血濃于水的親情羈絆,讓顧家寶想替父親返鄉的念頭一天比一天濃烈,“每次逢年過節,我都會擺上香燭遙祭祖先,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到家鄉祭祖。”

  重逢:斷線逾20年的親情再度相連

  就在頭條尋人將顧家寶的尋親消息發佈後,尋人郵箱便收到來自江蘇省東臺市臺辦的郵件,使得尋親過程有了重大進展。

  經過東臺臺辦工作人員相助,查閱到老兵顧志盈早年前往東臺記錄的檔案資料,並走訪相關部門退休人員搜尋相關情況,得知顧家寶的表叔焦恒美老先生目前就居住在東臺,並進一步尋找到焦恒美先生在東臺的具體住址及聯繫方式。

  “表哥顧志盈在1991年到1994年期間回來了四五趟,每次都和我先聯繫的。從1995年,卻斷了聯繫。”今年72歲的焦恒美爺爺難掩激動的情緒,“我也曾想過聯繫表哥,卻始終未能成功,都不知他已經離世了。家中還保留了當年表哥留下來的東西呢。如今,找到侄兒了,十分歡迎他們回家來探親、祭祖。”

江蘇籍赴臺老兵後代靠今日頭條找到故鄉親人

  老兵顧志盈于90年代返鄉時,帶給表弟焦恒美的照片。左二為顧志盈  焦恒美先生提供與顧志盈當年往來的信件

 

  看到父親當年的照片與信件,顧家寶相當興奮,“這個信封是當年爸爸專用的,上面的臺灣寄件地址,正是他當時在報社的辦公室。”得知找到家鄉的表叔,顧家寶已在第一時間訂了在清明前夕的返鄉機票,期待與親人相見的那一刻。

  這是頭條尋人成立兩岸尋親項目以來,成功找到的第26個案例。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是由今日頭條于2016年2月中旬正式發起的、針對全國的一個公益尋人項目。其原理是利用精準的地圖推送技術,將尋人資訊推送到走失地點或者可能出現的地點,彈窗到周邊的頭條用戶手機上。截至目前,項目已幫助超過5000個家庭團圓。

[責任編輯:扶海濤]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