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塔爾寺的酥油花正綻放

2019-07-02 08:3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西寧7月1日電 題:塔爾寺的酥油花正綻放

  作者 王捷先

  “酥油花代表光明,在塔爾寺也是智慧的象徵。初次到這裡我體會到了莊嚴。”專程到塔爾寺參觀的臺商胡捷恩表示,自己對藏傳佛教有很深的興趣,欣賞到塔爾寺特色酥油花感到滿足。

  由全國臺聯組織的“兩岸記者青海行”團隊近日探訪青海塔爾寺,感受有數百年曆史的酥油花技藝。

  佛像人像、山水樓閣、花卉草木,遊客對恒溫櫃裏不同形式、逼真絢麗的酥油花讚不絕口,難以想像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人工用酥油製作而成。

  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坐落于西寧西南25公里處,建寺至今已超過600年。酥油花與壁畫和堆繡並稱該寺“藝術三絕”。

  相傳,酥油花源自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的夢,他為恢復荊棘變明燈、雜草化鮮花的燦爛夢境,組織藝僧用酥油塑造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産。

  幾百年來,塔爾寺沿襲著在正月十五晚上展覽酥油花的傳統。皓月升起,華燈初上,人們在元宵酥油花燈節賞花,祈求吉祥平安。

  “有了儲藏條件,過去只展覽一晚的酥油花,現在可以保留幾年。”一位僧人指著去年的酥油花向記者介紹。

  由於不易保存的特性,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酥油花在展出後的當夜天亮之前即被焚燒,這也包含曇花一現的寓意。

  據該寺負責人介紹,塔爾寺酥油花的製作有一整套程式,設有專門的機構“上花院”和“下花院”負責。他説,“每年這兩個花院相互競爭,在揭幕之前彼此保密,這也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酥油花製作過程複雜、工序較長,從準備到展出需要兩三個月之久。“酥油的熔點較低,製作僧人要在零下溫度的房間裏工作,還要不斷用冰水浸泡雙手防止體溫融化酥油,所以很多僧人年老會得關節炎”,這位負責人介紹。

  “從前沒見過酥油花技藝,這次有機會貼近觀看,覺得很壯觀、震撼。特別是聽完複雜製作工藝的介紹,敬佩這種匠人精神”,香港中評社記者李娜説。

  陳列館內,觀賞酥油花的信眾與遊客撫著欄杆徐徐移動,空中傳來做晚課僧人低沉而震撼人心的誦經聲,響徹廟宇。(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