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音樂劇《搭錯車》主創人員:讓音樂劇為兩岸文化交流帶來更多可能性和創造性

2019-04-22 08:3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陳舒)30多年前,《搭錯車》成為首部在大陸上映的臺灣影片,片中由臺灣歌手蘇芮演唱的《酒幹倘賣無》在大陸風靡一時。

  30多年後,改編自電影的同名音樂劇再次“登陸”,掀起陣陣懷舊風潮。

  20日晚北京站演出結束後,該劇主創人員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

  “刺激是我對北京場最大的感悟!”該劇藝術總監兼編劇、臺灣知名音樂人陳樂融説,“觀眾的人數之多超過我的想像,觀眾的反應也讓我很感動。我坐在臺下,在散場時聽到不少觀眾的啜泣聲,我覺得我們這種慢火細燉的藝術表達方式是被他們所接受的。”

  音樂劇《搭錯車》講述的是拾荒老人亞叔,在垃圾堆中發現女嬰阿美,細心撫養她長大成人。在阿美逐漸展現音樂才華,往歌壇巨星邁進時,破舊的老家卻發生拆遷轉變,為避免影響前途而被經紀人強迫不認父親的阿美,如何面對這接踵而來抉擇的故事。

  據了解,北京站是此次音樂劇全球巡演的第13站,也是目前為止所能容納觀眾人數最多的場館。記者20日晚在現場看到,能容納近3000人的北展劇場幾乎座無虛席,觀眾中不僅有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有不少10歲左右的兒童。

  劇中亞叔的扮演者、臺灣音樂劇演員王柏森説:“能有年齡跨度如此之大的觀眾來看演出,很幸運也很感動。”

  這位已從事音樂劇表演長達30年的資深演員, 20多年前曾攜音樂劇《天使不夜城》來北京演出,是第一批來大陸演出的臺灣音樂劇演員之一。

  “當時的我們可以算是破冰者,在大陸播下了臺灣音樂劇的種子。20多年過去了,臺下的觀眾越來越多,不誇張地説,現在是繁花盛開的時刻。”他説。

  記者在現場聽到,全劇28首動人的歌曲,不僅有83版電影中的經典歌曲《一樣的月光》《酒幹倘賣無》等,也有《親愛的小孩》《牽手》等膾炙人口的80、90年代流行歌曲,還包括女主角阿美的扮演者、大陸歌手丁當的多首歌曲,更有10首為新添劇情原創的《搭錯車》《天后與玩偶》等歌曲。

  陳樂融説:“這是一部由老電影改編而來的全新的音樂劇,我們希望老歌和新歌能完美融合在一部戲中,找到兩岸華人情感的最大公約數,讓不同年代的人都能在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

  17歲就離開家鄉浙江去臺灣打拼的丁當對此深有感觸。“我在大陸出生長大,後來去臺灣發展,雖然與阿美的成長背景不同,但是對夢想追逐的心是相同的。”

  她説,兩岸在藝術表達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兩者的融合會豐富音樂劇的創作形式,在某種程度來説,“這部劇是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一個新嘗試,開啟了新篇章”。

  近年來,兩岸文化交流愈發火熱,音樂上的各種合作更是層出不窮。但對於未來,陳樂融們卻有著更大的期待。

  “相較于話劇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音樂劇的大眾化和娛樂程度比較高,將音樂劇作為未來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甚至是全球華人交流的重要橋梁,可操作性比較強。”陳樂融説,臺灣藝人曾創作出的大量流行音樂經典是音樂劇的天然養分之一。

  “希望兩岸成立一些專項共創的項目,讓音樂劇給兩岸文化交流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創造性。”他説。

  據介紹,在結束大陸巡演之後,該劇還將於中秋節前後回到臺灣高雄繼續唱響。

  “希望今後我們能創造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托尼獎,能像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彙一樣,擁有一條屬於全球華人的音樂大街。”王柏森説,“兩岸如果攜手共同努力,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