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青年共同活化“農技站” 助力福建鄉村振興

2019-04-22 08: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4月21日電 (鄭江洛)“在這整條街上,‘農技站’的視覺辨識度很高,它的風格貼近原本自然食物的感覺和味道。”臺灣營員周奕伶感慨道。

  “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正在福州市永泰縣舉辦。在永泰縣長慶鎮上,“農技站”由參與研修營的臺北見學館團隊和福建南方建築設計團隊歷時20天,在保留原有功能性基礎上改造而成。

  記者在現場看到,“農技站”主要分為農業服務站、熟食穀物販售間、在地物産展售間三個區域,裝修風格偏向清新環保,外觀呈黃色,黑色的屋蓬上垂下綠植枝條,從外看像一家“咖啡館”或“花店”;內部以白色和原木色為主,空間雖不大,卻井井有條地收納著各類穀物及各類農産品。

  “看,這個地方很細緻!”手指穀物櫃子四角的正方形狀小缺口,周奕伶説道。“農技站”空間改造的主設計師李潘龍解釋道,這是為了防止撞傷做的設計。

  李潘龍也是此次研修營的臺灣營員之一。他説,永泰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農作物品質高,但是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販售點。

  針對這個現狀,兩岸設計師團隊將這個空間進行改造,把舊的、原本浪費的空間進行活化利用。李潘龍説,這也是他們在長慶鎮想繼續做的一項工作。

  “農技站”引入臺灣“無包裝環保商店”新概念,同時引進臺灣農會超市的經營模式,超市雖小,但由農戶直接供應産品。李潘龍表示,希望幫長慶鎮打造品牌,賦予農業發展提升的空間;未來打算在這裡打造更多這樣的店面,影響更多的在地居民,吸引更多的遊客。

  來自臺灣臺南市的營員黃家祥,有著豐富的老屋改造經驗。“臺南有較多的老房子,我們在保留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將其改造成餐廳、商業空間,甚至是住宅。”

  在黃家祥看來,福建比臺灣保留了更多的閩式建築,這裡的人文環境保持著原始質樸的狀態,在鄉村建設方面,“這裡意味著更多可能性。”

  臺灣營員領隊許俊雄去年了解到福建的鄉村振興戰略後,非常看好福建鄉村的發展潛力。從去年開始,他便帶領團隊多次來福建鄉村調研。許俊雄説,經過長慶鎮的莆炎高速通車後,這裡的交通會更加便捷,“在這裡,我看到了機會。”

  許俊雄還注意到,福建鼓勵有經驗的臺灣建築師團隊參與村莊規劃設計項目,實施“陪護式”指導服務。其中,對於100萬元人民幣以下、為期一年以上的“陪護式”村莊規劃設計指導服務項目,各地可通過競爭性磋商方式優選臺灣建築師團隊。

  許俊雄表示,這次帶領團隊參加研修營,希望和大陸這邊的專家及營員能夠有較為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對福建村落建設提出可行性意見,期待項目未來能夠落地,“把臺灣休閒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帶到大陸來。”

  去年,福建省出臺66條惠及臺胞具體措施,對於周奕伶這樣的臺灣青年來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周奕伶經常往返兩岸進行有關調研,“很期待未來到大陸進行兩岸間的産業融合。”

  這一次,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的營員們按産業分組,深入永泰村莊開展實證研究,走訪當地村民,了解當地傳統文化資源、鄉村發展規劃與産業業態等情況,交流研討並提出鄉村産業規劃方案。(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