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到臺北最受歡迎的陸資淮揚菜餐廳冶春茶社“嘗一口家鄉的味道”

2019-04-22 08:3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北的陸資淮揚菜餐廳冶春茶社,近日獲評2019年米其林餐盤名店,這已是冶春臺北店連續第二年獲此榮譽。“能夠再次上榜,説明臺北市民真的認可我們。”臺北冶春負責人申濱對記者説。

  米其林青睞的餐廳

  《臺北米其林指南 2019》(Michelin Guide Taipei 2019)近日公佈餐盤名店名單,共113間餐廳入選,冶春茶社是榜單上唯一一家陸資餐飲企業。2010年,大陸揚子江集團投資臺北,開設冶春茶社,9年來,冶春一直是臺北最受歡迎的陸資餐廳之一。

  米其林為保證公正性,從不透露評委身份。“你不知道誰是評委,什麼時候來,可能外表就是一個普通食客。”申濱説,能夠上榜,對冶春也是個驚喜。“臺北是美食之都,好餐廳很多,冶春能夠連續兩年脫穎而出,很不容易。”

  坐落在臺北京華城11樓的冶春茶社,不是茶館,而是正宗淮揚菜館。走到餐廳門外,就看見雕梁宮燈,亭臺樓閣,餐廳內裝飾著花鳥屏風、假山流水、文房四寶等,環境清幽雅致。冶春臺北店經營面積1200多平方米,有200個餐位,設計上融入揚州園林修造藝術,導入盧氏古宅的聯排隔扇和長廊建造技藝,獨具匠心。

  保持正宗淮揚菜特色

  臺北冶春的廚師團隊主力是揚州來的原班人馬。在這裡不但能吃到刀工細膩的文思豆腐、著名的揚州獅子頭和蟹黃湯包,也有清燉原味牛肋骨、椒鹽泰國蝦等流行菜色,有從揚州直送到店、自家腌制的泥螺,還有水煮魚、宮保雞丁等川菜菜品。申濱解釋説,這是因為淮揚菜包羅很廣,“相傳當年乾隆下江南來到揚州,帶了許多禦廚,一些北方菜、川菜的做法就留在了揚州。”

  2008年以後,不少大陸餐飲企業赴臺發展,但成功的例子不多。冶春9年來能夠在臺北備受肯定,最大的原因還在於其菜品的正宗淮揚特色。“我們的客人以中老年人居多,祖籍浙江、江蘇的尤其多。”申濱説:“我們餐廳的位置較偏不太好找,但有的客人遠道而來,就為嘗一口家鄉的味道。一些老先生會跟我們討論某一道菜該怎麼做,口味跟過去有什麼變化等,我們都樂於跟他們探討。”

  為了保證菜品品質,冶春的新鮮食材都是當天採購,絕不過夜。“除非是冷凍食材,新鮮的蔬菜、肉類等如果留到第二天,就只能做員工餐。”申濱介紹,臺北冶春成功的另一秘訣,則是價格接地氣。剛來臺北的時候,冶春走的是高端路線,後來根據臺北市場的特點,在保證菜品品質的前提下調整成了親民價格。所以此次米其林官網對冶春臺北店評價,專門點出“新鮮食材、細心準備、美味佳肴”,類別分級為“相當舒適”,而每人平均消費則為500元新台幣(約合110元人民幣)。

  文化底蘊是一大賣點

  濃郁的文化氣息,給冶春平添魅力。餐廳內有琴師現場演奏古箏和琵琶,古風古韻常隨琴音飄揚。逢週六日,冶春還邀請臺北演員演唱崑曲和京劇。淮揚菜文化底蘊深厚,冶春也樂於在功能表、宣傳品或通過服務員現場講解跟客人分享。

  “乾隆下江南時,一位法號文思的僧人給皇帝做的豆腐羹,就是文思豆腐的由來。松鼠魚、獅子頭都出於揚州菜典,是當年隋煬帝下揚州時開發的菜色,一直流傳至今。”申濱説,揚州炒飯有兩個版本,隋煬帝下揚州時出現的叫揚州蛋炒飯,就是隔夜飯加蛋、筍、韭菜等炒成,後來乾隆禦廚又往裏面加了蝦仁、海參等,演變成今天的揚州炒飯。“這些歷史典故,我們常常跟客人介紹。”

  冶春臺北店聘請了10位臺灣廚師,跟隨常駐臺北的8位揚州廚師學習淮揚菜技藝。臺北冶春積極投身公益,2014年高雄氣爆,在臺陸企捐資2000多萬新台幣,其中就有冶春的一份心意。“無論在文化還是經濟層面,冶春都希望能給臺灣社會更多回饋。”申濱表示。(記者 王 平 孫立極)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