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省臺辦原副主任陳玲憶“小三通”:回家的路,很甜

2017年12月25日 11:09:00來源:福建日報

  兩岸冰封大門在1987年開啟後,由於臺灣單方面的人為阻隔,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岸鄉親彼此回家的路,仍需經歷一段本不需要的曲線,往香港或日本繞行。直至2001年,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馬地區直接往來航線(即兩岸“小三通”)正式開通,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路程大大縮短、便捷性大大提高,兩岸交流往來進入新時期。

  作為“小三通”開通的見證者之一,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臺辦原副主任陳玲回憶這段往事時表示,過程雖然很累很苦,但結果很甜很欣慰,“我自己最大的感觸是,這段歷史可以濃縮為八個字:合則兩利、通則雙贏”。

  只待東風

  連江黃岐半島與馬祖在馬祖澳互相守望,素有“裏山”和“外山”之稱,兩地鄉親同根同祖,自古以來關係密切。“長久以來同在一片漁場捕撈作業,頭不碰腳還碰呢,兩地鄉親一直都有漁船靠幫交換漁貨、生活用品的傳統。”陳玲介紹,晉江圍頭和廈門大嶝島等地,與金門也有易貨、聯姻等傳統。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呼籲兩岸應儘快實現通郵、通航,“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陳玲説,這是大陸第一次提出兩岸直接“三通”的主張。但由於臺灣當局僵硬的大陸政策,一直無法實現。1992年,福建提出了“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的建議。在這個構想的推動下,兩年後,金門、馬祖方面提出“金馬與大陸‘小三通’説帖”。“兩岸‘小三通’最早是由福建有關方面提出來的,是為後來兩岸全面直接‘三通’進行的探索。”

  陳玲表示,為了推動實現兩岸直接往來,福建有關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斥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較完善的海空口岸和陸路交通網路;福州、廈門兩地準備臺胞落地辦證設施,為臺胞通關入境提供便利;2000年,在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已頒布的200多部地方性法規中,50多部有涉臺內容,9部屬專項涉臺法規……

  “可以説,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當時已經具備了實施條件,只待東風。”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