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金“小三通”走過十五年 盈盈一水間兩岸往來忙

2016年01月19日 14:39:00來源:福建日報

廈金“小三通”走過十五年盈盈一水間兩岸往來忙

  目前,廈門五通碼頭航班密度為每天36個航班,成為大陸對臺的“黃金碼頭”。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

  16日 中午12點,“和平之星”客船順利抵達廈門五通碼頭,從船舶靠岸到乘客全部下船,共用時20分鐘。

  15年前的1月2日,在暌違52年後,180余名金門同胞分乘兩艘船直航廈門,廈金“小三通”由此拉開序幕。15年後,作為廈金之間每天36個班次之一,“和平之星”這一個班次運載的旅客,是當年的2倍還多。

  15年來,船隻載著兩岸民眾來來往往,兩岸的資金、物流、生活、情感也越來越緊密,臺胞來廈門購置房産,廈門人到金門購物休閒,大陸各省市吃到鮮甜的臺灣水果等現象成了平常事兒。

  未來“小三通”如何發力?14日,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黃河明對記者表示,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窗口”、“試驗田”和“排頭兵”,廈門要始終在兩岸交流上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為兩岸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永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兩門”對開,風從海上來

  八十歲老人李林青山現在的家在海滄。小時候,他住金門。從小,老人就聽自己的祖父念叨著海峽對岸的事兒。

  “那時候,祖父常常搬一張椅子坐在家門口,看起來自在悠閒,但我知道,他其實是在看對岸的廈門。”李林青山説,祖父56歲時,舉家從江蘇常熟遷至臺灣,當年臺灣停止對大陸一切形式的通商、通航和通郵,在這樣的局勢下,老人與大陸的親人可以説是硬生生地斷了聯繫,最後直到老人駕鶴西去,都沒有再回到魂牽夢縈的家鄉。

  相比祖父,李林青山絕對可以稱得上幸運二字。跟隨著兒女,定居在廈門,遛鳥、鍛鍊、泡茶、打牌、串親戚,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2015年3月,李林青山一位在金門的李姓親戚患上了淚道阻塞眼疾,從小金門烈嶼到臺灣本島看一次病前後需要花上一週時間,十分費時費錢,老人聞訊後便介紹這位親戚前來廈門眼科中心診治眼疾,3個小時就解決了問題。

  兩代人,上一代抱憾而去,下一代幸福如蜜,52年裏,雖然重現三通的機會極微,但實際上兩岸卻不斷嘗試著尋找那“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姐妹。

  轉機在2001年。2001年元月2日,時任金門縣長陳水在一行乘“太武號”與“浯江號”輪船自金門料羅港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完成了金門與廈門的“小三通”首航,這是52年來兩岸一個重要的通航標誌。

  可是,由於當時船隻往來定期航線尚未開通,航運往來非常有限,且來多去少。但“小三通”到底是在兩岸打響了名號,且越來越響。在開通後的第四年,廈金客輪載客數已破50萬人次。隨後幾年,廈金航線載客“航速”持續加快,累計載客人數達到第一個100萬人次,歷時4年8個月,累計500萬人次耗時9年4個月;從500萬人次到1000萬人次,僅用了3年8個月。

  在廈金“小三通”客運量突破1000萬之際,兩地人士在廈門聚首座談。時任廈門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檀莊龍對時任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笑言,自己是在廈門的家中吃完午飯趕往會場的,吳友欽則是在金門的家中吃完午飯前往會場,“小三通”讓兩人就像“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你儂我儂,到對門走走親戚

  2015年的大年三十,吳靜一家三口是在金門過的。“白天租兩輛自行車,繞金門慢慢騎行,晚上在大排檔裏小酌金門高粱酒,聽金門人講故事,聞著清冷的空氣,太放鬆了。如果累了,酒店旁邊就是全亞洲最大的免稅店,吃喝玩樂都能找到好去處。”吳靜至今説起2015年的新年三天金門行,還是激動萬分。

  隨著“小三通”15年的發展,從金門到廈門買房、問診、會友、購物;廈門民眾到金門騎行、買菜刀、住民宿、暢飲金門高粱,“廈金生活圈”已然成型。

  “小三通”航線出入境第1000名旅客陳熒光就曾這樣對記者説道:“説來就來,説走就走,廈金航線真是很方便!一方面,它非常節省時間。早上8點的船,上午11點半就到臺中了,可以回家吃午餐。另一方面,航班的選擇也很有彈性,一天有36個航班,有點接近海上公交的感覺。”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陳信仲對此也深有同感。祖籍南安的他,15年前從港、澳轉机前來大陸尋根,長途的勞累加上日後生意的繁忙,讓他不得不將這份濃濃的鄉愁放在心中。然而,廈金航線開通後,這份久存的鄉愁得到了釋放,他不僅為家鄉捐建了祠堂,還實現了與家鄉人“手拉手,話家常”的夙願。“兩岸往來越來越方便,終於有回到家的感覺!”陳信仲激動地説。

  除了“通人”“通航”外,兩岸也“通水”“通郵”。

  2015年7月20日,金門自大陸引水項目在金門金湖飯店成功簽約,這一舉動,意味著兩岸共飲一江水夢就在眼前。

  一直以來,金門地區淡水資源缺乏,民眾強烈希望從福建引水。自1995年以來,應金門縣有關方面的請求,福建關注金門缺水的實際困難,多年來持續致力於實現向金門供水。此前,供水工程兩岸業主單位已開展八次技術商談。雙方在供水線路,建設規模,海底管線投資、建設,營運管理模式,供水水量和計量方式,供水水價,供水水質監測和突發性事情的處理方式,財務結算方式,購水合同年限,爭議處理方式,以及雙方的責任義務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據規劃,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水源來自泉州市晉江流域,由晉江金雞攔河閘引水至晉江市龍湖水庫,經龍湖抽水泵站抽水輸水至圍頭入海點,再經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

  2015年7月2日,“廈門—臺北”海運快件實現進出口雙向對接,同年9月,廈門和臺灣之間的海運快件再次升級,增加了“金門跳板”,充分利用“臺北—金門”、“廈門—金門”密集的航線資源,以轉關換船的方式增加“廈門—臺北”海運快件運力,實現一週“三進兩齣”的高密度航線對接。

  據廈門海關介紹,航線密度增加後,“廈門—臺北”海運快遞貨物最快次日(2天)、最遲隔日(3天)便可通關,再也不必擔心趕不上船期了。

  常來常往,催生商機無限

  廈金往來,愈發輕鬆便利

  李成昊是金門的一名年過半百的計程車司機,在他40歲的時候全部存款加起來不過200萬台幣(大約人民幣50萬)左右,但現在他的“身價”已經超過4000萬台幣。

  “小三通”開通後,由於往來非常便利,李成昊于2004年在廈門蓮花二村買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如今,這套房子的市值已經翻了四五番,而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金門鄉親還有很多。

  “李成昊們”的經歷是“小三通”開通後,兩岸資金迅速流動,從而帶來利好的一個縮影。

  “小三通”開通後,兩岸往返旅客人數逐年遞增,2001年2萬人次,2005年51萬人次,2010年128萬人次,2015年164萬人次。而在2015年新年第一天,大陸游客經“小三通”進入金門、馬祖、澎湖,更是實現了“落地簽”,且大陸旅客在金門停留的時間延長到15天,這無疑讓觀光行銷可以“套裝”更多景點,帶動金門旅遊産值的增加。

  廈門企業也看準兩岸旅遊良機。2014年,廈門企業陸島酒店有限公司獲得了臺灣向陸企頒發的首張經營性土地所有權證——獲准在金門購得5510平方米的土地,用於發展酒店和觀光旅遊産業。根據規劃,該公司在金門的酒店項目總投資達2.6億元人民幣,擬於2016年完工,建成後將提供300多間客房,前景相當可觀。

  除了旅遊,廈金航線也在促進兩地經貿合作上貢獻良多。廈門是臺灣水果“登陸”的最大口岸,而相當多的臺灣水果就是由廈金航線進境的。

  如今,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已經設立,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廈門市具有發達的物流和充分的航運能力,可以支撐未來金門的自由貿易示範區的航運轉机、物流配套。

  廈門和平碼頭,是許多老臺胞的記憶。廈金航線開航初期正是以這裡作為客運碼頭。由於客源限定為金門籍民眾及在大陸投資設廠的臺企員工,還僅是個案通航,剛開始乘坐率平均每天僅有30%。

  但和平碼頭也存在“先天條件不足”,場地小,遇到颱風時,候船場所十分擁擠,進出旅客風吹日曬雨淋。2008年6月28日,廈門啟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暨廈金客運碼頭服務廈金客運,該碼頭年吞吐能力為150萬人次。同年8月31日,廈門又啟用五通海空聯運碼頭,開通廈金線第二通道五通—水頭航線,年保障旅客吞吐能力可達150萬人次。因為“小三通”的熱絡,這兩個碼頭成為大陸對臺的“黃金碼頭”。

  為實現碼頭資源的有效配置,2014年4月25日廈金航線資源整合正式啟動,東渡郵輪中心碼頭航線航班全部調整至五通客運碼頭,實行新的航班和票價,開啟了廈金“小三通”航線新的紀元。而現在,五通客運碼頭將再次啟動建設,預計三期建設將於2017年底完工,屆時,碼頭年旅客吞吐量將翻番,可達300萬人次以上。

  在航線設施改善、服務硬體提升的同時,廈金“小三通”應旅客的需求,適時開通了行李雙向托運。2009年6月15日,廈金“小三通”開始實施凡購買“小三通”套票的旅客,從臺灣本島5個機場(臺北松山、臺中、嘉義、臺南、高雄)至廈門客運碼頭的行李托運業務。2010年2月1日,隨著廈金航線廈門至臺灣(含金門)方向行李托運業務的開通,廈金航線實現雙向行李托運,“小三通”給旅客帶來了更加輕鬆、更加便利、更加優質的服務。

  2014年,陳信仲曾有一個構思,他認為,無論今後兩岸如何攜手合作發展,“小三通”從邊檢到船內的服務水準都應該不斷提高,例如更體貼乘客,船艙內更加整潔,甚至更換新船舶,讓乘客有一個平穩且舒適的旅途。如今,這樣的構思逐步將成為現實。

  目前,廈金客輪開的是高速雙體噴水的豪華客船,走的是專用航道,客艙有空調有電視,廈門市氣象臺還專設廈金航線氣象預報。餓了,可在船上買一碗海蠣面線,船開到哪,家鄉的味道就在哪;睏了,可要求軟毯服務,一覺未醒,已到對岸。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