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小姐,這是你掉的金釵嗎?”——專訪台灣配音員劉小蕓

2017年12月01日 17:03: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仍在續寫“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

劉小蕓(中)與她的師父武莉(左一)早年合影。(受訪者提供)

  台灣網11月30日北京訊 (記者 郭曉康)“小姐,這是你掉的金釵嗎?”斷橋上的一眼已讓白素貞芳心一動,輕微的試探更讓她歡喜他的不凡,而眼前的花容月貌,也使得許仙如墜入一場美夢之中……

  二十多年前兩岸合拍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至今讓人回味,當時正紅的中國香港明星葉童反串飾演許仙令人稱奇。但能把劇中人物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必然少不了後期配音演員的配音。此文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資深配音員劉小蕓的配音世界……

  原來前世姻緣定,莫怪今生總癡情

  説起怎麼進入配音行業的,劉小蕓説道她並不是“科班出身”,一切都是機緣巧合,就好像“萬般皆由天註定,半點不由人心想”。

  劉小蕓説,“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很特殊的機會,一個工作室要找一個小女生的配音演員。他們原本認識的那個小孩兒正好生病了,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年齡相倣的,他們就到處打聽,他們工作室有一位姓祝的配音員,我父親是他的上司,他想起我的年齡估計差不多,就説要不把她帶來試試看?這樣我第一次進錄音室錄了廣告,他們都覺得我反應很快,配合度也很高。後來就變成他們常用的配音員了,有合適的配音工作就會找我去。”

  “一個機緣巧合沒想到發現自己有這樣(配音)一個潛能。”“慢慢的在當時廣告圈認識一些已經非常資深的配音老師,其中就包括我的師父武莉。我後來所有的配音都是她教我,帶著我,我就一直跟在她身邊,只要她有工作,我有時候是幫她配音,有時候是在旁邊學習。”

  在被問及吃“配音”這碗飯有沒有經過刻苦訓練的時候,劉小蕓回憶道,“我沒有經過上課那種專業訓練,我學習就像師傅教徒弟那樣手把手地教。有需要配到什麼角色,我師父就會告訴我這角色怎麼配,小男孩怎麼裝,所以完全都是靠身邊的資深配音員的教導,也算是完全的經驗積累。”

  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談及配音演員對影視角色的理解,劉小蕓講道,“我自己也從事配音幾十年了,也帶過很多年輕的配音員。我個人覺得,除了對一個故事的投入,能夠投入多少是關鍵之外,看你是不是喜歡每一個故事。因為很多故事是你不喜歡的,這個角色你也會排斥,那怎麼進入到這個故事當中,把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你就變成劇中人。在這點上,因為我從小就從事配音,我能夠比較快的進入故事裏面。很快産生對角色的認同感,我很幸運我配的很多角色大家還覺得蠻貼切的,並不是覺得生硬。”

  從廣告、電影,再到電視劇、卡通甚至有聲讀物,劉小蕓可謂均有涉獵,且多有傳世作品,配音生涯中最深刻的是哪次配音呢?劉小蕓説,“我配過的音實在太多太多了,説一個有趣的經歷。我給《新梁山伯與祝英臺》裏面角色祝英臺配音的時候,因為哭戲非常多,而且我們工作的時候導演不在旁邊。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揣摩,因為要常常哭,就會很累,那部戲配起來相當辛苦。哭是很傷神的,因為並不是一次錄好,經常會NG,十次八次也得重新醞釀感情去重錄。”

  演員演技和配音員對角色的配音,哪個更重要?劉小蕓不假思索的説,“當然演員的演技很重要!大家都喜歡的那個《新白娘子傳奇》,因為葉童本身的整個表現很好,讓我很快就能進入那個女扮男裝的情景裏。所以錄葉童的角色許仙會很輕鬆,不會很辛苦,所以演員的演技對我們配音是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演員的演技不好,我們就更難進入角色。有時候導演會要求配音演員補足演員沒有表現出來的情感。”

  有緣千里來相會,需往西湖高處尋

  2002年後,劉小蕓專心投入到“迪士尼”電視系列劇、卡通、電影的配音及聲音導演(領班)等工作中。那麼劉小蕓對卡通配音有何不一樣的見解呢?劉小蕓提到,“其實現在的卡通已經和一般影視劇沒什麼不同了。早些年卡通的配音是比較誇張,比較不像正常人説話。現在的卡通越來越擬人化,尤其是迪士尼裏面的角色,讓你感覺不像是在動畫裏面,就像是一個真人。現在迪士尼的配音越來越平實,不會很誇張。現在臺灣這邊需要配音的戲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的工作環境比以前好太多,可以進行現場收音。只剩下韓國、日本的電視劇需要配音,相對來講,我還是比較喜歡做迪士尼的,因為他們的工作做起來比較細膩,成就感也不一樣。”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祖籍湖南湘鄉的劉小蕓“祖籍地”對她來説意味著什麼?劉小蕓回憶道,“我去過湖南,去長沙參加過《天天向上》節目,但是沒有時間長待,有點可惜,沒有去湘鄉看看,以後要找機會去。湖南湘鄉對我來説就是我父親出生的地方,那個情感還是會有不一樣的地方,總是多一份親切感。雖然自己還沒有去過,但是別人如果問我是哪人?我一定會很自然地説我是湖南人,我很少説我是臺灣人,覺得怪怪的。”

  劉小蕓還提到,“我也一直很期盼有機會能夠到大陸去,跟大陸一些比較有資歷的配音演員一起工作。因為即便為大陸影視劇做過配音,都是屬於我自己配自己那一部分,沒有遇到大陸的同事,覺得很可惜,沒有辦法和大陸的同行互動,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遇到一起合作。”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呼歸石》是海峽兩岸跨界合作的一本有聲讀物,由重慶青年插畫師劉何躍繪製,臺灣資深配音員劉小蕓、康殿宏免費配音。這其中又有怎樣的“兩岸緣分”呢?劉小蕓講道,“這是一個很有緣的機遇了。我之前去北京參加《新白》重聚的時候,認識一個姓賈的朋友,他自己本身很熱愛配音。有一天姓賈的這位朋友就給我介紹説他有一個朋友,很會畫,就讓我看了一些他(劉何躍)的作品,有一些作品他很想要把它有聲書的部分做起來,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説可以啊!你説一個人自己畫插畫圖,能把它變成一本書,執行起來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他告訴我這個年輕人(劉何躍)都是自己畫一點一點完成的。對於我們來説,配音是相對比較單純的,只要我們有空,進錄音室把故事説一下,一點也不困難。我是覺得,必須鼓勵這樣的年輕人,因為他自己的熱忱,堅持把這件事情做好。因為劉何躍很喜歡康殿宏老師的作品,康老師錄了很多瓊瑤影視劇裏面的角色。我説好啊沒問題啊,康老師也是我老朋友,康老師很乾脆一口答應了,我們幫他做了這個作品。其實看完故事我們很感動,我們不知道重慶當地還有這麼感人,這麼了不起的故事(呼歸石)。”

  海峽兩岸一家親,同宗共祖脈相連

  就配音行業,兩岸應該有怎樣形式的更多交流呢?劉小蕓説道,“我身邊很多同事去上海北京工作,我自己一直在忙,近一年剛停下來。想一想是繼續做配音呢,還是找到另外一個方向去大陸,好好留在那。之前有同事想做一個類似‘兩岸配音交流’的活動,其實我們大家都很支援,就是因為可能牽涉的人比較多,這個計劃還在緩慢地進行中。我希望這個可以很快有機會做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請大陸的配音員到臺灣來或者我們到大陸去訪問,面對面的交流。”

  劉小蕓還提到,“不光是配音行業,兩岸的各行各業都應多交流,因為臺灣有自己的特色,大陸也有自己的優點,兩岸交流了之後,才能夠彼此進步。我知道有很多臺灣年輕人在內地開咖啡廳,賣工藝品等。其實這種交流應該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熱絡才好,對兩岸的進步都是有益的。”

  劉小蕓説,“希望我們都能夠看到,兩岸彼此之間不但互相進步,還要一起攜手往下走。我自己都鼓勵兒子到大陸學習,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大陸有更多的發揮,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去大陸走動。”

  百年膠漆初心在,此生終不負卿卿

  “能夠做配音的工作我覺得很幸運,我做了幾十年也一直沒有厭倦,也沒有説累了不想做了,這個工作本身很有趣,可以看到很多演員的表現,很多好的劇本,每一次配音對我來説都是全新的工作。”劉小蕓説道。(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