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學者:“兩岸交流30年”青年交流有三大變化

2017年11月13日 08:29:00來源:華廣網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教授在啟動儀式中發言。(孟斌 攝)

  華廣網11月11日訊(記者 孟斌)今天上午,“兩岸交流30年”臺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活動在廈門正式拉開序幕。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教授在啟動儀式中表示,兩岸交流30年來在跌宕起伏中不斷發展、前行,其中,青年交流可以説是兩岸交流的一個縮影或具體體現,青年群體逐漸成為兩岸交流的生力軍。

  她説,30年來兩岸青年交流領域發生了許多變化,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青年群體逐漸成為兩岸交流的生力軍。這些變化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兩岸青年交流的影響從“隱性力量”轉為“顯性動力”。過去,青年群體只是兩岸流動群體中的“小眾”,對兩岸交流的影響力量有限,算是一股“隱性力量”,而今天的青年群體已經成為兩岸流動群體中的“大眾”,並成為推動兩岸交流發展的顯性動力,可以説,當前兩岸社會各界對青年群體的關注前所未有。

  第二,兩岸青年交流的形式從“粗放式參訪”到“參與式體驗”。從過去的參訪、聯誼或展演,到現在的就業、創業、社會實踐、公共參與、志願服務等等。比如這次體驗營的整個行程設計就非常用心、細緻和到位,有各種深度體驗,也有經驗分享,還有專家座談,這種交流非常好。

  第三,臺灣青年對兩岸交流的心態從“盲從心理”到“交往理性”。 就臺灣青年自身而言,從過去的“盲從心理”或“從眾心理”,到今天更加注重個體內在動機,更加關注這種交流對自身未來成長可能帶來的影響;對兩岸關係的看法,逐漸從過去的“刻板”、“偏見”、“以我為主”到現在更加強調“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此次臺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活動以“深化兩岸交流,共用發展機遇”為主題,來自臺灣世新大學、銘傳大學等10所臺灣院校的20余位社團骨幹將通過實地走訪和互動交流,親身體驗和感受兩岸交流30年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尋求未來發展機會。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