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對華芯片封鎖凸顯美國失去信心
美國歐亞評論網站11月26日文章,原題:美國針對中國的芯片封鎖正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和科技戰仍在持續,企圖切斷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以及用于生產先進半導體的設備的管道。美國保護主義舉措的所謂目的是加強“國家安全”。但更深入的分析表明,這更多是為遏制中國的整體科技和經濟進步。它還揭示出美國進一步偏離自由市場解決方案從而提振本國經濟的如意算盤。這將減少經濟福祉並加劇未來軍事對抗的風險。
危言聳聽者認為,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補貼和貿易保護,但這種觀點卻沒有現實依據。美國一直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軍者,並不需要通過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來提升國家安全,因為它已經控制了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但白宮希望通過限制中國獲取高端芯片並全面遏制中國技術進步來間接獲益。
經驗表明,中國等新興國家有能力竭盡全力為本國提供先進科技。中國已成功制造出先進戰機。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可以發明技術解決方案來克服芯片封鎖,即使商用生產流程或許會沒那麼高效且更加昂貴。美國的出口管制不太可能阻止中國增強軍事力量,華盛頓的真正目的仍是要對中國經濟全面遏制。美國高官毫不掩飾他們在科技領域保持“盡可能大的領先優勢”的企圖,因為中國近來在生產和創新能力方面加速進步。
可以理解,中國的快速追趕讓美國政界不安,但如果相信產業保護和貿易限制是解決方案,那就是嚴重的智力錯誤。中國的經濟和科技進步在眾多不同領域同時出現,這是本土和外資公司利用更友好商業環境和富有活力的市場的結果。盡管面對一些西方政府的脫鉤企圖,眾多西方公司卻持續嚴重依賴中國,這並非巧合。
美國政府對半導體市場的幹預不僅不利于行業本身和消費者福祉,還顯示出美國已失去對市場力量驅動經濟成功的信心。這可能非常危險,只有自由市場競爭才能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國際分工的益處,限制國際交流往往會導致衝突。
如果錯誤的經濟政策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地位和全球霸權野心,美國領導人可能會愈加將同中國的商業和科技對抗升級為政治和軍事對抗。若中國認為自身的經濟機遇和戰略利益受到嚴重傷害,也可能變得更加堅決。對全球和平、繁榮和個體自由的如此重大的風險,不應被低估。(作者是羅馬尼亞米塞斯研究所副研究員米哈伊·馬科維,王曉雄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