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週刊丨種族歧視——美國社會難以癒合的“傷痛”

2022-09-19 11:2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8月30日,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發佈對美國履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情況的審議報告指出,美國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仍然“持續面臨系統性歧視”。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人權項目主任達克瓦爾直言不諱地認為:“美國在反種族主義條約所涵蓋的幾乎所有涉及種族正義的問題上都失敗了。”

  本週,一位76歲的印第安老人等來了遲到50年的道歉,但對於許多同樣遭受過種族歧視和暴力的人來説,他們沒有等來道歉,只有可怕的回憶,以及一生都難以癒合的“傷痛”。

  當地時間9月17日,成立不久的奧斯卡博物館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致敬活動,向76歲的薩欽小羽毛致歉。

  三個月前,奧斯卡主席大衛魯賓曾致信小羽毛,向其表達遲到的歉意。信中寫道:“你因當年的一份聲明而遭受不公對待,對於這些年來你所承受的壓力和失去的工作機會,再怎麼做都無法完全補償......希望你能接受我們最深切的歉意和最誠摯的欽佩之情。”

  1973年,美國演員馬龍白蘭度因在電影《教父》中的出色表演,獲得第4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然而,白蘭度本人卻沒有出席頒獎典禮,而是讓一位26歲的印第安女演員替他登臺,並拒絕領獎。

  薩欽小羽毛:白蘭度不會接受這座慷慨的獎盃,主要緣于如今電影工業對待美洲印第安人的方式。

  薩欽小羽毛原名瑪麗克魯茲,她的母親是白人,父親則是阿帕奇族印第安人。除演員身份外,小羽毛當時還是美國印第安人平權行動委員會主席。

  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辦前,美國印第安運動武裝組織在標誌著印第安戰爭結束的“傷膝河大屠殺”舊址前,與聯邦警察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對峙。

  美國演員馬龍白蘭度:我當時在威斯康星州的基諾沙,和印第安人反抗軍在一起。他們説這塊土地是他們的,然後我聽到國民警衛隊發出的步槍聲音。子彈從我身邊呼嘯而過,離死神只差4英尺。

  由於涉及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章”,美國政府部門要求對種族問題淡化處理。

  馬龍白蘭度:他們不想讓她(印第安人薩欽小羽毛)出現在那裏,他們不想讓那個特別的註釋打斷了整晚的編排。從他們狹隘的角度看,也許他們是有道理的,但我不認為人們普遍意識到了電影工業對美國印第安人做了什麼,實際上,包括所有少數族裔,所有的有色人種。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這些人就該以此方式呈現,而這些陳詞濫調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薩欽小羽毛表示,白蘭度準備的演講稿長達15頁,但當時頒獎典禮的製片人要求她把內容控制在60秒內,一旦超時就會被轟下臺。

  薩欽小羽毛:我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有色人种女性,第一個土著女性,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發表政治聲明。

  小羽毛後來回憶稱,當時美國白人演員“西部片英雄”約翰韋恩(John Wayne)曾試圖衝上臺對其進行人身攻擊,最終被保安控制住。

  馬龍白蘭度:美國政府曾和印第安人簽署了400條有誠意的協定,但每條都被破壞了。我們希望自己能符合約翰韋恩所認為的美國人形象,我們代表自由的國度,代表正直和正義,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是最貪婪、最強勢和最具破壞力的人,是折磨人的怪物。我們從東岸一路殺到西岸,沿途不斷謀殺、迫害印第安人。

  而在小羽毛走下臺後,電影《教父》再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美國演員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不知道我是否應該代表這些年來約翰福特西部片中所有被射殺的牛仔們頒發這個獎項。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合時宜的“調侃”,由於明顯的輕蔑,引發了印第安人的不滿。

  頒獎典禮過後,26歲的小羽毛成為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攻擊的對象,被演藝圈徹底排斥。後來她學習了營養和傳統醫學,在舊金山特蕾莎修女的艾滋病臨終關懷醫院工作。

  如今,76歲的小羽毛身患多種癌症,奧斯卡的道歉來得太遲了。

  2021年,多名美國有色人種劇作家、導演等文藝工作者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封寫給“親愛的白人美國劇院”的公開信,揭露了由白人主導的文化機構如何系統性忽視甚至打壓有色人種藝術工作者。

  事實上,美國文化産業中的種族歧視,還只是冰山一角。

  紐約州的監獄管理部門曾頒布禁令,禁止州立監獄囚犯閱讀圖書《水中血》,該書完整呈現了51年前發生在紐約州阿提卡監獄的流血事件。今年3月,該書作者希瑟湯普森將紐約州監獄系統告上法庭。如今,禁令雖然取消,但監獄管理部門強調,該書仍需經過刪減後,才能解禁。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洛希:自我到那裏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識到(那裏充斥著)種族偏見。獄警,他們是邪惡的,監獄靠憤怒管理,充斥著恐懼。我們曾聽説一名囚犯被其他監獄的獄警殺了,所有人都覺得,如果他們可以如此對待這個人,那麼就可以對任何人這樣做。

  阿提卡監獄位於紐約州懷俄明縣。比電影中虛構的“肖申克監獄”更加陰森恐怖。這裡關押的囚犯並非暴力囚犯,有的因為吸毒入獄,有的則只是因為違反了假釋條例就被送了進來。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哈裏森:獄警一個月只給囚犯一卷廁紙,你必須成為一個魔術師,或者從書中撕下紙張擦屁股。人們抱怨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牙膏。

  在阿提卡監獄中,70%以上的囚犯都是非裔或西班牙裔美國人,而獄警則全是當地白人。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涅韋斯:阿提卡沒有黑人守衛,沒有西班牙裔守衛,獄警都是白人,來自當地社區。他們對來自布魯克林、曼哈頓和布朗克斯的人一無所知,他們對這些人的文化一無所知,他們中的大多數甚至都不想和你説話。他們會直接跟你説“別跟我説話”,就是這樣,“別跟我説話”。

  即使是在囚犯當中,白人囚犯的待遇也要比少數族裔囚犯好很多。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維克托裏:我是白人,所以我在獄中得到了最好的工作,我總是被給予比黑人多一點的迴旋餘地。如果我想吃的話可以多吃一份餐,因為我是白人,只要説我是白人,多給我一點,我就會得到我想要的。我總能操縱監獄裏的系統,因為我是白人。我幾乎羞于這樣説我當時利用了這一點,但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真的,真的。

  1971年9月9日,阿提卡監獄上千名黑人囚犯不堪忍受種族歧視和虐待,發動暴動,劫持了獄警和文職人員。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阿斯伯:我們原想無論發生什麼,我們的生活或許真的會有所改善。重點是不管發生了什麼,結果必須要有所不同,改變必鬚髮生,你必須擁抱希望。

  9月13日清晨,監獄騷亂4天后,500多名紐約州警察突然帶著致命武器,衝進了監獄。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洛希:當他們衝進監獄時,又是扔催淚瓦斯,又是開槍,我記得有人被槍打成了碎片,我還看到一個人被砍下腦袋。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謝潑德:這是警察的狂歡日,我們沒有槍可以還擊,你知道開槍的人,卻不能還手,這就是狂歡日。上帝可憐可憐我們吧。他們當時只説一句話,“給我留一個黑鬼”,他們就是這麼互相喊的。我眼前的場景十分可怕,數百人躺在那裏,有些人呻吟,有些一動不動,到處都是血。

  這場衝突最終以白人警察的歡呼和非洲裔為主的囚犯的死傷收場。衝突共造成至少42人死亡,百餘人重傷。

  時任紐約州長 洛克菲勒:整件事都是由黑人挑起。

  時任美國總統 尼克松:所有被殺的囚犯都是黑人嗎?

  時任紐約州長 洛克菲勒:我剛拿到報告,是的。我們只是在他們謀殺獄警過程中,或者他們來抓獄警時襲擊我們的時候我們才對他們開槍,否則我們只是重新佔領監獄,而不會開一槍。沒有一個警察受傷,只有一個腿部受傷,只有一名警察受傷,這真的是一場漂亮的行動。

  騷亂結束後,白人警察在之後的幾個月內對黑人囚犯進行了瘋狂的報復。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謝裏夫:(警察説)黑鬼,往前爬,快爬,像狗一樣爬。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謝潑德:(警察説)如果你抬頭,黑鬼,我就打爆你的頭。他們才不管叫黑鬼能怎樣,這就是你那天的名字。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阿斯伯裏:他們讓我們在院子裏遊行,我們的手像這樣交叉在一起,放在頭頂上,可憐的投降。

  前阿提卡監獄囚犯 斯科特:當我看到這些人一絲不挂地成排站在空地上時,我想起了非裔美國人被趕上奴隸船的畫面,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而這一幕在多年以後的伊拉克監獄虐囚事件中再次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阿提卡監獄暴動三年後,1974年,指揮平息騷亂的紐約州長洛克菲勒成功進入白宮,成為福特政府的副總統。洛克菲勒家族以石油起家,被看作操縱美國政壇的幕後推手。

  2022年5月,是弗洛伊德遇害兩週年,《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表明,少數族裔“並沒有在痊癒”。而對於51年前的“阿提卡”等種族歧視事件,美國政府依然沒有作出反省和道歉。

  2022年7月,紐約布魯克林高等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撤銷了對3名少數族裔被告的謀殺定罪。

  被釋放人員 馬利克:仍然很震驚,因為很早以前就該如此,他們一直知道真相,但他們卻選擇故意隱瞞。

  1995年11月26日,紐約市地鐵發生一起縱火案,導致一名工作人員死亡。隨後,警方逮捕了這3人,雖然他們一直強調自己被脅迫才作了偽證,但最終還是因謀殺罪入獄。

  被釋放人員 埃勒布:他們(警方)只是在找一個定罪理由,並不在乎被定罪的是誰,他們知道真相。

  27年後,由於此案涉及的一名警察多次被指控逼供且陷害嫌疑人,他們的問題才逐漸受到重視。

  埃勒布辯護律師 庫比:這不再是一兩個害群之馬的問題,這是一種系統性的腐敗。

  被釋放人員 埃勒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永遠無法挽回,不管多少錢都無法彌補。

  去年11月,據美國國家冤案平反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自1989年有統計以來,共有2891人被誤判,其中白人佔35.7%,非洲裔則佔到49.6%。

  時任美國總統 奧巴馬:美國佔世界人口的5%,卻擁有全球25%的囚犯。

  2021年,美國審判項目組織(The Sentencing Project)發佈最新報告顯示,在美國州監獄中,被關押的黑人比例幾乎是白人的5倍。

  美國馬利蘭大學非洲裔學者 尼科爾斯:如果你是貧窮的非洲裔,那麼在大多數案件中,無論你是輕罪還是重罪,都不能在美國司法體系中獲得公正的對待。

  本週,是“911”恐怖襲擊21週年紀念日。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開啟了20年的所謂“反恐戰爭”。然而,21年過去了,美國卻並沒有變得更加安全。種族歧視與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在近期社會和經濟環境越來越糟糕的背景下,美國人的恐懼和焦慮與日俱增。

  9月11日,全美各地舉行了一系列活動,紀念“911”恐襲事件21週年。人們普遍認為,在“911”發生21年後的今天,來自美國國內的威脅更令人擔憂。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 馬約卡斯:在過去幾年裏,我們看到一種新的威脅正悄然而生,那就是國內暴力極端分子。

  今年6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就發佈公告稱,美國已經處於“高度威脅環境”之中。

  美國副總統 哈裏斯:我認為(國內暴力)非常危險,危害極大,會使我們變得更弱。

  如今的美國,各種有關“內戰”的消息不斷,已然成為“暴力國度”。

  8月末,美國紐約剛剛經歷了“血腥週末”。當地時間8月26日至28日,僅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和布朗克斯區就累計發生了十余起槍擊案,造成至少6人死亡。

  而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9月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3.1萬人死於槍支暴力。

  槍支暴力,已經成為籠罩美國社會的深深“恐懼”。而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種族歧視、貧富分化等痼疾加劇,也進一步激化了本就存在的社會矛盾。

  今年7月,《國會山報》撰文稱,美國的貧富懸殊矛盾已使國內空氣中瀰漫著火藥味,“土炸彈”隨時會被引爆。

  文章援引統計數據報道稱,如今,佔美國0.1%的最富有群體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佔美國90%最底層家庭擁有財富的總和。而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現在過著“月光族”的生活,約41%的美國人被認為是窮人或低收入者。18%的美國家庭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即使在疫情暴發前,也有四分之一的黑人家庭凈資産為零。

  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認為國家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2020年5月25日,明尼蘇達州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不治身亡,激起全國抗議。這與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種族衝突激化似曾相識。

  馬龍白蘭度:我認為美國人不想面對事實,我們都住在(從印第安人那裏)偷來的土地上。我看到很多(印第安)朋友被槍殺和刺殺。

  今年8月,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65%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在弗洛伊德事件後,全美對種族不平等關注度的增加,並沒有給美國社會種族平等問題帶來任何進展。

  而美國芝加哥大學與美聯社共同發起的一項民調還顯示,約54%的非裔美國人和27%的西班牙裔美國人報告,過去5年他們本人,或好友,或家人,經歷過槍支暴力事件。而美國白人這一比例僅為13%。

  今年8月21日,美國加州奧克蘭市一名60歲的華裔女醫生在停車時遭槍殺身亡。

  就在一個月前,在距離小西貢社區不遠的地方,一名亞裔網約車司機在女友家門口被槍殺。

  美國加州奧克蘭市議會主席 巴斯:我們知道,類似事件並非近幾個月或近幾年才發生的,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十年,這種針對我們社區的攻擊必須停止。

  據美國民間組織“停止針對亞裔和太平洋島民的仇恨”(Stop AAPI Hate)的統計,從2020年3月19日到2022年3月31日的兩年時間裏,美國全國共報告了約1.15萬起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

  而美國反誹謗聯盟發佈的最新報告則指出,在過去10年裏,75%的殺人事件都與槍支有關。而在總共發生的333起與右翼極端分子有關的殺人事件中,至少73%是白人至上主義者所為。

  9月8日,美國作家大衛羅森在美國“反擊”網站撰文稱,美國堪稱一個“不平等之地”。

  文章援引美國人口調查局的報告稱,2019年至2020年期間,非西班牙裔白人和西班牙裔的貧困率有所上升。在非西班牙裔白人中,2020年有8.2%的人處於貧困之中,而西班牙裔的貧困率為17.0%。此外,美國黑人的貧困率最高,為19.5%。

  2021年2月,斯坦福大學新聞網發佈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在教育領域,有色人種兒童在學校受到了比白人兒童更為密切的監視;在司法領域,有色人種尤其是非洲裔更容易成為被針對的目標;在經濟和就業領域,從應聘職位到獲取貸款,非洲裔等其他少數族裔群體更容易受到歧視。

  今年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在美國,持續的酷暑也成為少數族裔人權狀況惡化的又一佐證。

  《自然》雜誌的一項報告發現,在美國,由於聚居區缺少綠地,少數族裔比白人暴露在極端高溫下的機率更大。另外,少數族裔從事農業和建築業等戶外工作的比例更大。

  有數據顯示,僅有三分之一的非洲裔學生在進入大學後能順利畢業,比例是白人的一半,而經濟負擔則是他們輟學的主要原因。

  前弗吉尼亞州商務廳廳長 莫裏斯瓊斯:未來十年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系統性障礙的影響。如果你看看如今勞動力市場上25歲以上黑人人才的情況,我們中76%的人沒有大學本科學位。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3%,高於預期的8.1%。多重壓力之下,民眾不滿情緒上升,更加刺激了種族暴力事件的發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指出,當有毒的“白人特權”無人約束,甚至被政客和權貴鼓勵,結果就是美國現在的樣子,“結構性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的膿瘡”。

  近期,美國作家伊恩熊本撰文指出,美國夢的破滅使越來越多的年輕非白人族裔離開美國。

  美國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蘇珊賴斯認為,對於太多美國家庭來説,美國經濟、法律、制度中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和不平等讓所謂的“美國夢”遙不可及。

  2020年,還未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曾許下承諾,如果自己當選總統,將會在100天內徹底解決種族歧視問題。然而,諾言終究無法落實。現實證明,真正的改變離美國社會依舊很遙遠。

  雖然反對種族歧視已經成為當今美國社會的“政治正確”,但正如美國學者喬費金所言,“美國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種族主義有機體。”口頭上的粉飾,終究難以治愈痼疾,撫平傷痛。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繫。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