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氣候變化對糧食權、水權與發展權的挑戰”主題邊會在日內瓦舉行

2022-09-15 08:5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日內瓦9月14日電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期間,由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和瑞士日內瓦愛夢成真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氣候變化對糧食權、水權與發展權的挑戰”主題邊會14日在日內瓦萬國宮內舉行,中外民間組織和智庫代表、專家學者等參與研討。

  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研究員朱靜芳表示,近年來,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已在全球範圍內顯現。國際社會亟需優先考慮如何在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保護弱勢和邊緣化群體。

  北京師範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強表示,目前極端天氣事件災害影響總體呈現增加趨勢,鄉村地區需要長期推動韌性建設,統籌考量風險識別、經濟建設、基礎設施、社會發展、應急管理等方面,開展多元主體協同的創新實踐。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代表張千惠認為,青少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生力軍,該組織2012年啟動了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項目,積極推動將氣候變化內容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帶動家庭和社區共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行動。

  北京富群社會服務中心代表介紹了中國社會組織在青海三江源地區開展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有關組織同當地社區積極開展合作,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模式,真正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的雙贏。

  瑞士日內瓦愛夢成真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司徒博認為,糧食權、水權與發展權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先決條件,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應更加重視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更好地保障糧食權、水權與發展權,避免把人權政治化。

  瑞士水倫理學教授吉拉丁表示,享有清潔的飲用水是一項基本人權。氣候變化告誡人們,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在水資源利用的各個環節中都應遵循正義、公平、責任、團結、可持續性的倫理原則。

  非洲艾滋病綜合防治夥伴關係首席執行官恩傑魯表示,氣候變化將使處於弱勢地位的人面臨更大的危險,尤其會增加非洲國家貧困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希望國際社會能更加關注非洲,更好地保障非洲人民的發展權。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