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亟待強化打擊詐騙犯罪
“英國阻止騙局”組織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英國各類詐騙犯罪屢禁不止,正面臨“詐騙流行病”的侵襲。英國政府近日宣佈成立公共部門反詐騙管理局,以提高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預防、打擊詐騙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英國居家遠端辦公和網購行為大量增加,相關詐騙案件也隨之激增。今年以來,英國通脹水準不斷攀升,一些民眾産生急於投資避險的心理,也為不法分子行騙提供了可乘之機。除了盜刷銀行卡、騙取老年人養老金等常規騙局之外,冒充警察和銀行職員、交友詐騙屢見不鮮。英國勞埃德銀行研究團隊近期警告,今年以來僅“預付款”類詐騙案件的數量就激增90%。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研究機構的報告稱,今年以來英國超過一半人口遭遇過詐騙或收到過詐騙資訊,但只有約1/7的詐騙行為報告給了警方或詐騙舉報中心。
據報道,英國各類詐騙對象不僅限于個人和企業,不法分子還將黑手伸向了英國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騙取養老金和退稅的詐騙行為分別導致英國就業和養老金部、英國稅務機關産生5.1億英鎊和2.1億英鎊的損失。英國智庫“社會市場基金會”的研究顯示,英國每年因各類詐騙造成的實際損失可能高達1370億英鎊。
英國媒體和公益組織均表示,英國打擊各類詐騙的力度遠遠不夠。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每1000起詐騙報案中只有1起的犯罪嫌疑人被正式起訴。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詐騙案佔2021年總犯罪案件的39%,但處理詐騙案的警員數量僅佔警員總數的0.8%。英國“科技觀察”網指出,除人手不足外,警方打擊詐騙案件的專業技能也嚴重短缺。少數具備專業能力的警員部署分散,執法團隊內部還沒有形成打擊專業詐騙的合力。《每日郵報》日前報道説,英國警方沒有將打擊詐騙作為優先事項,部分警員認為破案工作太難,具備相關專業能力的警員又大量流失,導致警力進一步削弱。
英國社會討論多年的《網路安全法案》已進入議會審議階段,但推進速度緩慢。該法案將約束網路平臺和科技公司,以加強線上廣告管理並努力減少詐騙資訊。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金融業界和活動人士普遍擔心,立法延遲將導致這項作為英國打擊詐騙重要手段的法案遲遲無法發揮作用。英國消費者保護組織負責人表示,消費者迫切需要適合數字時代的保護措施,這項立法延遲是對“受害者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