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強拉“晶片四方聯盟”在韓遇冷

2022-09-08 09:0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據外媒報道,為加快組建“晶片四方聯盟”步伐,美國此前單方面劃定8月31日為最後期限,要求韓國就是否加入聯盟給出最終答覆。截至目前,韓方仍未明確表態,並多次公開強調韓國的自身利益以及中國市場對韓國晶片産業的重要性。

  美蓄謀已久

  據悉,截至8月底,韓國政府僅表示確定參與“晶片四方聯盟”事前會議,並視具體磋商結果做出最終決定。韓媒稱,美國原定於9月初舉行事前磋商會議,因與會各方日程調整,會議將延期舉行。

  近年來,美國政府濫用行政手段,持續擾亂半導體等技術領域的正常貿易和競爭環境。8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實施《2022年晶片和科學法案》行政命令。該法案總額達2800億美元,旨在以投資補貼吸引半導體企業在美國本土設廠,並通過限制補貼資格來阻止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增産。而早在今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已開始拉攏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晶片製造商,提出共同組建所謂“晶片四方聯盟”的構想。

  “‘晶片四方聯盟’是美國地緣經濟戰略的重要佈局。”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美國試圖組建晶片“小圈子”遏制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勢頭,將中國排除在半導體産業鏈之外。然而,中國在全球晶片産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美國強拉的技術封鎖網已捉襟見肘,因而迫切拉攏亞太各國,欲形成對中國的圍堵之勢。此外,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拜登政府動作頻頻,組建晶片聯盟,實與“印太經濟框架”等互為支撐。

  韓陷入為難

  據韓媒報道,韓國外長樸振8月訪華期間,向中方通報了韓國政府將參加“晶片四方聯盟”預備磋商會議的計劃。韓方表示,加入晶片聯盟絕非針對中國的行為,韓國可以在其中扮演與中國的橋梁角色。

  “韓國試圖在中美兩方中保持微妙平衡。”劉鳴分析指出,目前來看,韓國有可能迫於美國壓力加入聯盟。但與此同時,韓國晶片企業在中國存在廣泛投資利益,中國也是韓國晶片産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韓國不希望“聯盟”被賦予過多地緣色彩。“可以預見,在配合美國晶片法案的同時,韓國將竭力維護在華半導體産業投資及升級的基本利益,並維護中韓供應鏈體系的供求穩定,這關係韓國的經濟命脈。”

  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近日數據顯示,韓國8月貿易逆差達94.74億美元,創下相關統計66年來最高紀錄。韓國JTBC電視臺報道稱,史無前例的貿易逆差,主要由半導體出口份額減少所致,而半導體是韓國首要出口收入來源。外媒分析,當前中韓雙邊貿易中,韓國已連續4個月出現貿易逆差,若對華出口晶片受阻,韓國經濟受損會愈加嚴重。

  韓國政府此前明確表示,與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配合將基於兩大原則:一是韓國對華貿易不能受損,二是參與各方應尊重一個中國原則。

  “韓美的利益訴求不盡一致。”劉鳴分析,美國內部仍需對個中利益進行權衡,若給予韓國自由裁量權,必然會削弱聯盟排華效力;若韓國拒絕入局,則更難實現對華晶片封鎖。

  全球産業鏈或受擾亂

  “‘晶片四方聯盟’一旦成局,韓國將受多方面衝擊。”劉鳴指出,晶片聯盟是明確針對中國的‘經濟聯盟’,若美國不願對韓國做出妥協,將破壞韓國的經濟自主權,威脅其産業發展。同時,韓國文旅相關産業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如果對美國的條件照單全收,韓國對華貿易投資將大幅受挫。此外,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有賴中國發揮作用,如果韓國因加入聯盟而與中國形成對立,于半島局勢無益。

  事實上,“晶片四方聯盟”不僅對韓國、還將給全球産業鏈帶來負面影響。分析人士指出,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晶片廠商若過度配合美國,也可能面臨技術外流、喪失晶片製造龍頭優勢的風險。

  “‘晶片四方聯盟’若成立,將造成全球半導體市場動蕩。”劉鳴分析,世界各地區在晶片領域的分工協作十分密切和細緻,中國完備的晶片産業鏈短期內難被取代。具體來看,第一,限制對華出口投資將破壞現有國際分工,導致上下游産業鏈被迫重新組合;第二,近年來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已致汽車等行業大規模減産,而其中大量晶片産自中國。中國的産能或出口受限,會加劇全球晶片短缺現狀。第三,晶片聯盟的組建將影響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破壞區域各方通過多項合作機制建立的經濟互信。

  “經濟全球化依賴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政治干預只會損害企業互信,導致市場混亂。”劉鳴説。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