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天然氣市場動蕩難安

2022-09-08 09:03: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突然對外宣佈,由於“北溪-1”天然氣管道故障,決定無限期暫停向德國等歐盟國家供應天然氣。在“北溪-1”斷氣的背後,全球天然氣市場進入了更為複雜的動蕩期。

  新加坡金鷹集團中國公司副總裁、資深能源戰略專家楊漢峰認為,實際上,俄烏衝突發生之後,不論俄羅斯給不給歐洲供氣,或者歐盟有沒有對俄羅斯進行針對天然氣的制裁,天然氣市場都已經悄悄發生了巨變。

  相關數據顯示,俄對歐天然氣出口已降至40年來的最低位;全球範圍內天然氣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最高紀錄;歐洲諸國能源供應頻頻告急,為了應對眼下及未來天然氣短缺,一些國家相繼啟動燃煤電廠及可再生能源項目;有的國家努力尋求已為數不多的現貨LNG(液化天然氣)資源,還有些國家緊急啟動LNG接收站項目……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歐洲或將迎來歷史上最為寒冷、最為黑暗、最為昂貴的冬天。歐洲一些專家甚至已經開始寄希望於將要到來的是一個“暖冬”。

  更為麻煩的是,除俄羅斯外,目前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等天然氣傳統生産及出口大國,或遭受美國制裁,或經歷著內亂,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提升産能及出口量。

  管道天然氣受制,LNG市場必然崛起,且價格不斷走高。

  楊漢峰介紹説,比如在亞洲市場,LNG現貨高企的價格抑制了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1月-7月,亞洲LNG進口量同比下降了6.2%。俄羅斯斷供歐洲天然氣,致使歐洲加大在全球範圍內的LNG採購行為。部分原本流向亞洲市場的LNG船貨被高價吸引,轉而流入歐洲進行套利。

  目前,全球共有 21個國家投資運營天然氣液化及出口設施。其中,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一大LNG生産國,液化能力為8760萬噸/年。美國第二,為8610萬噸/年。俄羅斯第六,僅為2770萬噸/年。

  此外,全球範圍內總計尚有10.345億噸的LNG規劃産能處於FID(最終投資決定)前的可研及猶豫期狀態。統計數據顯示,其中美國最多,有3.876億噸,加拿大第二,有2.104億噸。

  當俄烏衝突及延伸事件不斷發生,LNG主要出口國的市場份額也在被重新劃分。俄羅斯市場份額在下降,美國及中東國家在上升。

  借此機會,美國成為LNG市場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受益者。美國和俄羅斯也是對歐洲出口天然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正是為了本國的天然氣市場,美國才會多年來堅持不懈地阻撓“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俄羅斯和歐盟在天然氣供求方面的現狀,恰恰是美國目前最想看到的結果。正因如此,就七國集團9月2日對俄羅斯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一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社交媒體反擊稱,歐洲反俄措施引發了非常嚴重的危機。歐洲人花了大筆不合理的錢,捨近求遠去購買美國的LNG,這直接導致美國企業越來越富,歐洲納稅人越來越窮。

  楊漢峰表示,俄烏衝突對國際天然氣價格的影響也許是短期的和顯性的,全球天然氣價格隨著地緣政治事件的結束,或會有所回落而回歸理性,並逐步過渡到由市場供需來決定價格。但俄烏衝突這種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卻是隱性的、深遠的和長久的。

  “在當今地緣政治大背景下,天然氣商品被賦予了國別與政治屬性,天然氣價格在受到供需關係基本面影響的同時,也同時受到來自戰爭局勢及其背後大國外交的左右。”楊漢峰説,本輪國際天然氣資源與市場的重組,將對整個國際能源市場乃至全球經濟帶來異常深刻的變革。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