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觀察:“躺平式”抗疫下的生命悲劇

2022-09-05 17:20:00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字號

  當前,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已超6億例,死亡病例數超600萬例。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抗疫“躺平”,導致病毒在近3年間不斷變異和加速傳播,一個個“悲劇性的里程碑”反覆出現,民眾不得不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為政府的錯誤決策買單。

  “要命”的躺平:災害級別疫情蔓延

  從疫情之初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解放密歇根”,到今年8月美國疾控中心再度放寬多項新冠防疫指導內容,“躺平”的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病毒擴散國”。目前美國確診病例累計超過9400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4萬。2021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縮短至76.1歲,兩年間減少近3歲。美國媒體批評稱,美國每天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成百上千,但政府仍在“玩兒手指”。

  日本第七波疫情持續高位運作。此前,日本採取了“躺平”的姿態,宣佈將不會出臺限制出行等防疫措施。據日媒統計,日本8月累計死亡病例約7000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已經連續半個月超200例。日本醫療系統不堪重負,醫護人員感染、藥品短缺,一些醫院暫停收治患者。日本多家醫院聲明稱,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已達“災害級別”。日本共同社8月發佈的一份民調顯示,51.9%的受訪者傾向於繼續加強防疫。《東京新聞》26日發表社論,指出日本現階段放寬防疫措施或操之過急。

  事實反覆證明,“躺平”抗疫的代價是人命。正如世衛組織新冠疫情應對技術主管科霍夫所説:“今年已有1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這不叫與病毒共存。”

  “躺平”的“慣性”:一“躺”再“躺”,危機接踵而至

  從德爾塔毒株到不斷變異的奧密克戎毒株,新冠病毒傳播力越來越強,導致全球死亡病例數居高不下,公眾健康和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損害,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躺平”抗疫難辭其咎。

  早在2021年9月,匹茲堡大學微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教授沃恩庫珀(Vaughn Cooper)與該校流行病學、傳染病與微生物學教授李哈裏森(Lee Harrison)就在“對話”(conversation)網站發表文章指出,傳染性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出現,是由於不受控制的傳播。龐大的感染人群給了新冠病毒大量的變異機會。文章指出,正是由於未受控制的病毒傳播,變異病毒才能打破本來極難突破的“人口瓶頸”,發生人際傳播。

  今年,本在非洲以外地區很罕見的猴痘病毒肆虐歐美。然而美國等國的應對卻在重蹈覆轍。《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27日發文稱,美國對下一次疫情的準備幾乎完全沒有。如果美國不改變方向,更多的危機會接踵而至。文章指出,應對緊急公共衛生問題,應該有類似軍隊一般的組織,應提供金錢、人力、清晰的指揮,認清任務的緊迫性。

  “躺平”之後:長期新冠困擾數百萬美國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月25日引用布魯金斯學會發佈的報告指出,1600萬18-65周歲的美國成年人受長期新冠症狀困擾,其中200-400萬人無法工作。長期新冠的症狀包括腦霧、焦慮、抑鬱、疲勞和呼吸問題等。

  報告指出,截至6月,美國有1070萬個工作崗位面臨空缺,遠高於疫情前的700萬。布魯金斯學會預計,300萬人無法工作每年導致的收入缺口將達到1680億美元。如果長期新冠病人不能快速康復,經濟狀況將持續惡化。

  經濟數據之外,長期新冠影響的是許多人的生活。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網站報道,為了減輕腦霧、胸痛、耳鳴、靜脈曲張等症狀,許多長期新冠患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求醫問藥,甚至絕望地求諸於未經批准的“靈丹妙藥”。

  美國黑人正在不平等地承受長期新冠帶來的最沉重壓力。全美廣播公司網站8月28日報道説,不少長期受新冠症狀困擾的美國黑人就醫遭到了應付了事,甚至無視,得不到治療的他們深陷病痛。研究人員甚至預測,黑人的預期壽命未來五年將大幅下降。波士頓醫療中心傳染病醫生薩布麗娜阿蘇穆(Sabrina Assoumou)博士稱,結構性種族主義先是讓黑人更容易感染新冠,又讓黑人面臨長期新冠治療的障礙。這些障礙包括:醫療保險覆蓋不足、治療資源缺乏,以及初級照護醫師的缺乏。

[責任編輯: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