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段感人至深的歷史值得銘記”

2022-09-02 08: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英國科茨沃爾德地區的查爾福德鎮,“裏斯本丸”號船倖存者家屬丹尼斯維尼近日收到了一封特殊來信。年逾七旬的老人捧著信激動萬分:“習近平主席百忙之中給我回信,我感到十分榮幸。”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裏斯本丸”號船倖存者家屬,鼓勵其繼續致力於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國朋友為中英關係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習近平主席指出,1942年中國浙江省舟山漁民英勇營救“裏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的感人事跡,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盟友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見證,也是兩國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的歷史佳話。

  1942年10月,日軍徵用“裏斯本丸”號客貨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香港返回日本,途經浙江舟山群島東部海域。由於日軍沒有在船上懸挂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誌,“裏斯本丸”號船于10月1日淩晨被美軍潛艇“鱸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當天下午,日本驅逐艦和運輸船趕來救下日軍官兵,但日軍殘忍地封閉了關押戰俘的3個貨艙艙口。10月2日上午,最後留在船上的日軍和船員被接走,“裏斯本丸”號船迅速下沉。英軍戰俘設法自救,打破艙蓋,跳海逃生,仍遭到日軍開槍阻攔,大量英俘當場遇難。

  輪船的船頭沖天昂起,一會兒便沉入海中。船上的物品在沉船處擴散,落水者呼喊掙扎……危急時刻,目睹沉船的舟山青島等3個小島的漁民迅速實施營救。據統計,3個島上的198位漁民參與救助,直至當天午夜,先後出動漁船46艘,來回65次,共從海上救起英軍官兵384人。英軍官兵和英國政府對此深表感激。

  長期收集整理“裏斯本丸”號事件資料的英國退役少校費恩祺表示:“在‘裏斯本丸’號事件中,人類的善良和邪惡同時上演,中國漁民的善舉和日軍的殘暴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段感人至深的歷史值得銘記。”

  維尼是“裏斯本丸”號船最後一名倖存者莫利之女。適逢“裏斯本丸”號事件80週年,維尼致信習近平主席,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堅定支援英中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父親對這段死裏逃生的經歷唸唸不忘,他在世時常説,沒有中國漁民前來救援的話,他活不下來。”維尼哽咽著説,“父親經常給我們講中國漁民營救英軍戰俘的故事。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救人,太勇敢、太偉大了。父親教育我們不要忘了這段歷史,不要忘了中國漁民的救援恩情和英中人民的深厚友誼。”維尼的孫女莉奧娜表示:“作為倖存者的後代,我們有責任銘記歷史,感念恩情。”

  2015年訪英期間,習近平主席以“裏斯本丸”營救事件為例,強調中英兩國人民在戰火中結下的情誼永不褪色,成為兩國關係的寶貴財富。

  80年來,這份生死之際結下的特殊情誼,延續在中英兩國人民的血脈裏,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裏斯本丸”號船的倖存者及家屬與浙江舟山參與救援的漁民及後代一直保持往來,情誼綿長。部分倖存者和家屬曾重回舟山,向逝者寄託哀思,與中國恩人重聚。維尼向記者展示了一幅寫有“中英友誼長青”的書法卷軸,這是2017年舟山書法家贈送給莫利的禮物。另有一幅寫有“怒海生死情”的卷軸,珍藏于倫敦塔內,以紀念中英兩國人民這段生死友誼。維尼與浙江舟山的中國朋友一直保持聯繫,還曾幫助當地一位小姑娘學習英語。“她現在已經是一名英語老師,收到習近平主席復信後,我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她,她也感到非常開心。”

  習近平主席在復信中強調,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週年。半個世紀以來,正是得益於兩國無數友好人士的辛勤付出,中英關係才能不斷前進。希望“裏斯本丸”號船倖存者家屬繼續致力於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國朋友為中英關係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專程前往維尼家轉机交習近平主席復信。他説,希望“裏斯本丸”號船倖存者家屬和英國各界有識之士攜起手來,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號召,銘記和珍視這段歷史,繼續致力於中英友好事業,為推動兩國關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行穩致遠作出新的貢獻。

  維尼對記者表示,她將繼續堅定支援英中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訪問中國,同當年參與營救行動的舟山漁民後代,共同追尋這段英中人民友好的歷史佳話。

  (本報英國查爾福德9月1日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