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是義大利的重要夥伴”——中意專家熱議雙邊關係穩定發展

2022-09-02 08:3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8月30日,《義大利藍皮書:義大利發展報告(2021—2022)》發佈會暨“變化世界中的中意合作”雙邊研討會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中意兩國智庫、大學及政府機構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在會上就中意關係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義大利藍皮書:義大利發展報告(2021—2022)》是義大利藍皮書系列年度報告的第三本。該系列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和中國歐洲學會義大利研究分會共同組織編寫,本年度《義大利發展報告》的總報告以《“危”中尋“機”:疫情下艱難復蘇的義大利》為題,從政治、經濟、社會、外交、中意關係等方面勾勒出了2021年度義大利的發展概貌,對義大利國內各領域及中意關係發展做出了梳理、剖析與展望。

   推進務實合作,中意雙邊貿易額逆勢大增

  藍皮書指出,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肆虐,中國與義大利的正常人員往來尚未恢復。儘管如此,兩國各界仍克服困難,努力推進各層次、各領域合作,取得了不少可圈可點的成績。2021年,中意兩國政界高層繼續保持了較頻繁互動,就兩國關係及國際熱點問題深度溝通,既穩住了雙邊關係大局,也為兩國各界開展合作奠定了基調,指明瞭方向。

  2021年,中意兩國在經貿、科技、能源、基礎設施、教育、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均取得一定進展,而其中最大的亮點當屬兩國貿易額的逆勢大增。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發佈的數據,在疫情暴發導致全球貿易萎縮的2020年,中意雙邊貿易額達551.8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0.4%,創歷史新高。更值得關注的是,進入2021年,兩國貿易額繼續大幅增長,1—10月中意雙邊貿易額達602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7%。其中,中國對義大利出口額為351億美元,同比增長32.3%;中國自義大利進口額為25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4.2%。

  “義大利保持對國際貿易和全球化的堅定態度,同時也確保中國繼續成為貿易和投資的重要夥伴,這對義大利來説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義大利經濟與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洛倫佐科多尼奧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2020年和2021年對世界經濟來説是非常艱難的年份,中國和義大利走出危機的時候都經歷了不少的困難,對兩個國家經濟衝擊都非常強烈。“因此在當前艱難和微妙的時刻,兩國的各界人士應該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加強合作,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路風險和流行病等一些共同領域合作,哪怕幾個小小的務實合作就可以改變形勢。”

  義大利摩德納雷焦艾米利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塞爾焦帕巴在發言中指出,通過他們團隊的研究發現,中資公司收購的義大利企業對當地的經濟産生了積極影響,“大多數被中資收購的公司表現都比同行業義大利公司平均水準要好,我們對經營數據進行分析,總體來看中國投資方表現很不錯。”他認為,中國的直接投資在義大利非常重要,特別對一些無法進入全球市場的義大利企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攜手面向未來,實現更高水準的互利共贏

  藍皮書指出,2022年,義大利自身與中意關係發展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就義大利自身發展而言,國家復蘇與韌性計劃的逐步落實有望繼續推動經濟復蘇與社會形勢向好,但是新一波疫情及全球供應鏈緊張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就中意關係而言,在美國拜登政府全面打壓中國、歐盟在國際交往中越來越強調“志同道合”的大背景下,預計未來中意兩國合作的推進會遇到更多困難。對此,需要兩國政府更具戰略眼光,及時溝通磋商,加強政治與戰略互信,以務實態度應對挑戰、把握機遇。2022年是中意文化和旅遊年,期待兩國以此為新起點,在後疫情時代實現更高水準的互利共贏。

  義大利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孫彥紅在發佈會上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與俄烏衝突疊加的背景下,世界格局、特別是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未來國際合作的基礎更趨脆弱,中意兩國合作走向也更易受到外部環境和所謂“價值觀差異”的影響。但是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義大利和歐盟而言,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絕不可能在封閉的內部市場中實現,中歐、中意合作不僅必不可少,而且比以往更為緊迫。特別是,中國和義大利是東西方文明的傑出代表,是兩個富有智慧的民族,兩國在推動東西方文明互鑒、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難題上肩負著重任。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化,中意雙方都應具備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積極維護兩國務實合作的大局,造福兩國人民,同時為中歐合作發揮示範效應。

  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參贊菲德利克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們處於一個特別的時期,應當在人文交流方面加強相互了解,讓意中之間、歐中之間的文化界、學界有更深入的溝通。“無論是中國的義大利研究還是義大利的中國研究,都能夠推動兩國的各界交往。我們將致力於推動兩國智庫合作,共同探討雙方感興趣的問題。”

  北京外國語大學義大利語教研室主任文錚在研討會上表示,2016年兩國正式建立了文化合作機制平臺,這是國與國之間開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一項創舉。可見,文化在兩國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兩個世界文化大國應當為世界樹立榜樣。“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要促進互通互融、互利互惠、合作共用,因此我們在展示自我形象的時候也要增強文化自信,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樂意與人分享我們的精神財富,也願意吸收別人的文明精華。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勇於超越國界,打破地域和思想的束縛,為人類的和平與和諧帶來真正的繁榮。”

  當前國際關係正在經歷重大的變化,大國競爭、地緣政治衝突明顯加劇,這一系列的變化對中意關係、中歐關係都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強調,“我們要更多的對話,更多的交流。中國不是歐洲的威脅,更不是歐洲的安全威脅,中歐之間不存在地緣政治對抗,中國穩定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繁榮,中國的發展對義大利、對歐洲是機遇”。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