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亂象頻出 美國國內人權真相

2022-04-15 13:1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全球之首

  槍擊事件致死人數再創新高

  美國自封“人權至上”的“山巔之城”

  卻淪為弱勢群體的一片苦難之地

  老無所依 老年人成疫情“犧牲品”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個熱門標簽:“Boomer Remover”。

  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美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次嬰兒潮(baby boom),在此期間出生的一代人被統稱為“boomer”,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步入老齡段。

  而Boomer 、Remover這兩個單片語合起來,被美國的社交網路用來指代“新冠肺炎病毒”,隱含著詛咒老年人感染病毒被“消除”的惡意。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北京時間2022年3月11日,美國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累計超過7900萬,死亡人數累計超96萬!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卻成為全球感染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據美國“即時醫學新聞”網站2021年8月30日報道,截至當月,死於新冠肺炎的美國老年人佔到死亡總人數的4/5,而這多數是在養老院發生的。

  美國得克薩斯州副州長丹帕特裏克在2020年3月面對媒體時曾公然表示,“年長者可為國犧牲”“國家經濟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美國政客奉行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讓老年人的生命權利遭到公然侵害,也對公眾起到不良的示範效應。

  惡性閉環 槍支暴力氾濫

  一聲槍響,讓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居民瓦倫丁岡薩雷斯的生命定格在28歲,而事情的起因竟只是摸了一下鄰居伊頓的寵物狗。

  瓦倫丁傷重而死,留下妻子和8個孩子。這起看似由“摸狗引發的慘案”,根源在美國政府對槍支管控不力!這才導致日常的瑣碎糾紛升級為槍支暴力。

  據“小型武器調查”網站發佈的數據,美國人擁有3.93億支民用槍支,佔全球46%,每100個美國人就有120支槍,每人平均超過1支,這還不算私人組裝的、沒有槍號的“幽靈槍”!

  2021年9月8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12歲的男孩遭槍擊身亡,而開槍行兇的竟也是一名未成年人。

  離紐約不遠的紐黑文,2021年剛落成一個紀念死於槍擊的孩子的街心花園。

  這條小路上按不同年份記錄著死於槍下的市民,而每一年的長度都在增加。市民丹尼斯對此痛心疾首:“已經沒辦法再憤怒了,因為你看看這一整條路已經有多少人死了。槍支暴力太氾濫了!太太太氾濫了!”

  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主任格蘭特裏赫爾對此評論稱:“槍支管控問題非常難解決。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現在在政治上兩極分化嚴重,槍支管控上的分歧,即這種政治極化的典型表現。”

  因國內槍支氾濫,美國民眾擔心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所以又購買槍支保護自己的安全,這在美國形成了一種難以破解的惡性迴圈。

  而這種不安的背後,卻是對美國執法部門深深的不信任。

  政治極化 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穆米亞賈瑪爾,曾是一名社會活動人士和記者。如今已經在監獄中被關押了40年。

  67歲的賈瑪爾患有慢性心臟病等多種疾病,2021年2月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幾天后因心臟衰竭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被銬在病床上長達4天。

  2021年4月上旬,賈瑪爾再次住院接受手術時,他的家人、律師也被拒絕探視。

  對此,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非洲人後裔問題工作組等多個特別機制專家發表聯合聲明,對賈瑪爾的人權狀況表達關切,呼籲美國政府履行國際人權義務,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所有被羈押者的生命安全。

  美國是全世界監禁率最高和被監禁人數最多的國家。據美國除罪釋放登記機構2022年1月的統計,1989年以來美國已有2933人被錯誤定罪。

  “美國政府傾向於把窮人送進監獄,而不是提供體面的教育或體面的工作機會。美國擁有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但世界上每4個囚犯中就有1個被關在美國的監獄裏。美國有230萬人被關在監獄裏。這是對我們的系統的一種巨大的控訴,而不是幫助窮人和工人階級生存。”

  資本利益與狹隘片面的自由主義觀念等因素交織,損害了美國窮人的各種人權。

  美國的制度不僅無法保護窮人的基本權利,反而讓“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完全背離了民主的價值。對此,美國人權和勞工權利律師匹茲堡大學法學客座教授丹尼爾 科瓦利克評論稱:“美國沒有一個有效的民主制度,它是由富人統治的。”

  而這種美式民主所造成的不平等,除了帶來財富上的兩極分化,也使美國政治的極化更加嚴重,社會持續撕裂動蕩。

  2021年1月6日下午,在極端政客的煽動操弄下,成千上萬拒不接受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美國民眾涌入華盛頓,大批示威者強行闖入國會大廈,與警衛發生激烈衝突,造成5人死亡、140多人受傷。

  如今,美國社會在疫情防控、種族關係、槍支管控等問題上日趨對立,民主、共和兩黨政治鬥爭更加激烈,國會幾近失能。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