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多地發開學減負禮包:校內減負、校外加壓如何破?

2017年02月21日 09:32: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闞楓)又到開學季,近期,多地教育部門為迎來新學期的中小學生送上“減負大禮包”。諸如嚴查“陰陽課表”、開學兩周內嚴禁組織考試、設立“無作業日”等等,各地招式繁多的減負新政能否真正給中小學生減壓?

  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開學季多地發學生減負“禮包”

  近期,隨著全國中小學陸續開學,地方教育部門出臺的“減負禁令”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新學期開始,上海發佈的減負新政備受關注,措施包括杜絕考試題目中的“超綱”現象,開學兩周內,中小學不得組織任何形式帶有學科測試性質的練習、測驗和考試,等等。

  上海還明確,將探索建立校長、教師信譽檔案,對督導檢查、信訪等渠道發現的“陰陽課表”、違規進行考試和測試,組織跨校聯考、教師有償補課、與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利益輸送等違規的相關責任人記入其信譽檔案。

  新學期,同樣的“減負令”也在全國其他許多城市出現。今年1月1日起,長沙市教育局發佈《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六項規定(試行)》正式實施,措施包括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得早于8時30分,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含自習)不超過6小時,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陽光體育鍛鍊時間不少於1小時等。

  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根據報道,今年新學期,長沙很多學校也相繼推出各自的減負新政,諸如每週一為“無書面作業日”,每週五下午為“無書包日”等。

  新學期,瀋陽市中小學生也迎來了減負新政,去年底,瀋陽出臺了被稱為“最嚴減負令”的20條減負規定,措施細緻到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中高年級作業總量不超過1小時,初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5小時之內等。

  此外,瀋陽還規定,教師不得用考試分數對學生進行排名和編排座位,嚴禁將全班學科成績及名次發至家長微信群、QQ群等公共平臺等等,詳細列出多項硬招給學生“減壓”。

  三令五申的減負令,你知道多少?

  “減負”,這已是中國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的老話題,近年來,幾乎每逢開學季,中小學生減負都會成為輿論熱話題。

  有統計顯示,早在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減負”就開始出現在國家層面的文件中。自1987年中國提出素質教育概念以來,“減負”更成為中國中小學推進“素質教育”路上一道繞不開的坎兒。

  從1988年,原國家教委發佈《關於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若干規定》,到2000年教育部發出的《關於在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再到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減負”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中小學生的減負可謂已經“減”了幾十年。

  有評論指出,從中央到地方,在眾多被輿論稱為“最嚴”、“狠招”、“猛藥”的減負政策之後,中國孩子們的書包甚至從“雙肩包”升級為“拉桿箱”,“孩子比大人累、家長下班比上班累”的尷尬現象越發凸顯。

  中新社發 張暢 攝

  減負,家長的欣喜與焦慮

  每逢減負新政出現,輿論中難免出現爭議之聲。2013年,教育部曾就《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兩次徵求意見,包括小學是否要留作業、是否要舉行考試、是否取消百分制……徵求意見的過程中,減負新規引來家長巨大爭議。

  家長們擔心,面對重重升學壓力和激烈的“擇校”競爭,學校給孩子“放羊”會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校是給減負了,但孩子考學怎麼辦?對於家長來説,教育部門的一紙減負令,他們是既欣喜,又焦慮。

  今年年初公佈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減負又被列入其中,《規劃》明確,建立學業負擔監測機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學業負擔如何有效監測?如何讓減負政策落到實處?這些問題依然被社會期待。

  中新社發 張暢 攝

  校內減負,校外加壓?

  開學季,在教育部門發出減負禁令的同時,中小學校門口或者網際網路上,諸如“春季數學尖子班”、“中考衝刺一對一”等等,名目繁多的輔導班招生廣告又開始集中出現。

  近年來,“校內減負、校外加壓”的現象讓中小學生的減負變得更加艱難。去年底,中國教育學會發佈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中小學輔導機構市場規模已超8000億元人民幣。

  同樣在去年底,中國教育線上發佈的《2016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顯示,根據國內某教育培訓機構的開班列表統計,其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開設小學階段輔導班次7萬多個、初中階段近4萬個、高中階段1萬多個,小學階段開設的班次比初中與高中之和還要多。

  在上述上海發佈的減負令中,上海市教委還稱將成立專項工作組,聯合相關部門對教育培訓市場開展集中整治。在整治的同時,上海將制定和完善各類民辦非教育培訓機構準入審批和日常監管的規範性文件,形成教育培訓市場的長效監管機制。

  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破解“減負困局”需改變單一評價體系

  “減負困局”到底如何破解?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新網記者分析,中小學減負的關鍵還是改變當前中國教育的單一評價體系。

  “在每分必爭的考試製度不改變的情況下,學生、家長、學校都希望考高分,考試的硬門檻不除,就無法杜絕減負禁令中學校變相加壓,更杜絕不了家長在課外給孩子加壓,這也是當前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火熱的根本原因。“儲朝暉説。

  儲朝暉解釋,在中高考等環環相扣的升學考試壓力中,很難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學習,“例如,對於不喜歡某門功課的孩子來説,這門功課的作業量可能並不大,但是對他來説課業負擔依舊很大。”

  儲朝暉説,課業負擔的減輕,根本的改革方向是推進中高考制度改革,落實學校的自主招生,讓學校放下考試的指揮棒,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