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校外培訓班為何"一座難求"

2016年11月28日 09:29:0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一方面是學校減負後的輕鬆自如,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的熱火朝天。體制內的素質教育與體制外的應試教育離奇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圖景。

  小升初取消了,中考名額分配了,優質教育擴大了,均衡教育推進了,為什麼學習壓力絲毫不減?為什麼校外培訓愈加火爆,甚至“一座難求”?

  追問一:教育政策的實施為何與現實背道而馳

  初冬,入夜,霧霾。

  3個小時的補習結束,大廈樓前人們進進出出。

  無論天氣如何,劉女士都已經習慣了每個週末陪孩子到培訓機構學習。細數,已經一年有餘。近在眼前的水果攤位燈火通明。課後,她總會到那裏買些水果給孩子。她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滋味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苦,也可以甜。

  報道《瘋狂的學而思》將偌大的教育培訓市場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並持續在網上發酵。在劉女士看來,一次次報道之後,孩子們的負擔沒有減輕。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就是在培訓班裏“泡”大的一代,躲也躲不開,減負風暴過後,一切如初。

  一邊是無法避免的無奈,一邊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前段時間,培訓機構推出“雙十一”寒春聯報優惠活動,劉女士果斷刷卡,課程學習還要繼續下去。

  “只顧校園減負,而不管學生整體減負的減負政策是鴕鳥政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直言,發禁令容易,把責任推給培訓機構和家長也容易,但這無益於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